EN
https://www.gov.cn/

遼寧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經濟新格局

2016-11-20 19: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瀋陽11月20日電(記者 陳夢陽、汪偉)遼寧省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面對經濟下滑壓力,堅決果斷砍掉過剩産能,穩紮穩打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從長遠著手補齊各項短板,力求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老工業基地經濟新格局。

作為小型鋼廠的集中地,遼陽縣是遼寧省此次化解粗鋼産能的重點。記者看到,曾經擠滿鋼鐵企業的興隆鎮蘭唐路上,除一些轉産企業外,多數企業已人去廠空。遼陽縣副縣長郭廣興説,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這條街企業數目達到160家左右。“當時本地人開玩笑説,進入遼寧境內遠遠看見火紅一片的軋鋼廠,就算是到家了。”

改革就要付出成本。在遼寧經濟下滑的時候,這個成本帶來的壓力尤其大。去産能會帶來進一步的GDP損失和就業壓力,去成本就要財政拿出“真金白銀”,但在算眼前賬和算長遠賬之間,遼寧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

截至10月底,遼寧省累計關閉退出煤礦44處,化解煤炭産能1361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內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任務;鋼鐵去産能更是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間的鋼鐵去産能任務,全省退出鋼鐵産能602萬噸。

“煤炭、鋼鐵去産能涉及安置就業人數超過3.5萬,削減年産值約200億元。”遼寧省發展改革委煤炭處處長姜連勇和工業處處長黃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已經連續出臺多個降低企業成本政策措施的基礎上,11月初,遼寧省又出臺了《遼寧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實施方案》,包括40多項措施,而且每項具體措施都明確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

1月-9月,遼寧共減免企業各項地方稅收257.8億元,取消、停徵涉企收費、基金41項,降低涉企收費標準230項。落實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3億元,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13.5億元。

遼寧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吳忠瓊説,政府財政再困難,也要盡最大可能幫助企業降成本,因為這關係著能否推動企業創新和轉型,也關係著遼寧經濟的未來。

遼寧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一次機會,一次重塑遼寧經濟格局的機會。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個行業、部門都要梳理自己領域的供需錯配等問題和短板,找準矛盾,提出需求,紮實改進。

除了“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大到一、二、三産,小到旅遊、衛生、科技等領域以及具體産業,遼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細分到每個行業,深入到每個領域的改革,形成縱橫相間的“1+N”改革方案。

在財政收入形勢異常緊張的情況下,遼寧去年下半年成立了規模為100億元的遼寧省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今年以來引導基金已入股科技轉化、生物醫藥等9只具體的産業基金,同時還分三批投入近百個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引導基金支持的一方面是具有生命力的遼寧的優勢産業,另一方面就是遼寧的短板産業,通過政府資金一定比例的投入帶來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

輕工業比重太小、民營經濟不強、服務業佔比仍有待提高、戰略性新興産業體量小、科技成果轉化難……針對遼寧經濟存在的短板,一個個有針對性的舉措相繼出臺,有些已經開始看到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機床數控率達到75.7%,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44.7%,集成電路、軟體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態勢較好;在裝備製造業領域中,涌現出一批優秀民營企業;經濟增長正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換……

儘管許多煤炭機械行業的企業不景氣,但遼寧通用煤機裝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卻開始收穫科技創新的成果。董事長包宏指著一個類似盾構機的模型向記者介紹説,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適用於煤礦的全斷面硬岩石掘進機,月進尺可達400米以上,代替傳統硬岩開鑿時“打眼放炮”的傳統工藝,提升安全性並減少人工。目前已經陸續簽訂銷售合同,預計明年銷售額可提高40%以上。

從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到民營經濟培育,再到服務業逆勢上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為遼寧蓄積新的發展動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