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最古老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β角蛋白

2016-11-22 10:1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11月22日電(記者 王玨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多位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首次在中國最古老的鳥類、距今1.3億年前的始孔子鳥化石羽毛中發現了β角蛋白。由於β角蛋白與識別鳥類羽毛中的色素體結構密切相關,這一新發現,也為復原原始鳥類和帶毛恐龍等遠古生物的真實色彩,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據。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22日在線刊載于國際頂級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

鳥類羽毛具有五彩繽紛的顏色,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鳥羽中具有一類顯示顏色的細胞結構:色素體。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古生物學家就已經在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了類似色素體的結構,但當時人們認為,這些結構是化石形成中混入的“細菌”。21世紀以來,美、中等多位古生物學家提出,這些早年判定的“細菌”,很可能就是遠古鳥類的色素體。近年來,學術界開展了大量遠古鳥類、帶羽毛恐龍等不同生物化石色素體的研究。這些研究,為恢復滅絕生物羽毛等器官的顏色,開闢了一個新領域。

此次研究的始孔子鳥化石,發現于我國河北豐寧地區。這類原始鳥類生活在距今1.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以保存精美的羽毛而著稱,是中國境內已知最古老的鳥類之一。研究團隊對始孔子鳥化石的8個羽毛樣品進行電鏡觀察和生化分析,結果發現,化石羽毛中含有殘留的β角蛋白。研究人員還首次將多種化學和分子技術方法應用於化石研究,通過細緻比對,發現與現生雞的羽毛色素體類似,化石羽毛中“疑似色素體結構”同樣被β角蛋白包裹,這與細菌結構有顯著區別。研究人員據此判斷,以往頗具爭議的“疑似色素體結構”確實不是細菌,而是遠古鳥類的色素體。

該研究參與者、南京古生物所博士泮燕紅説,這項最新發現可以確定化石色素體的存在,讓真實復原古生物色彩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外,對比以往化石中發現的β角蛋白,此次在始孔子鳥化石中的發現,足足把β角蛋白能夠保存的時代往前推進了5000萬年以上。這一年代的大大提前,也為新研究提出了問題:為什麼這種角蛋白能保存1.3億年之久、它在鳥類演化史上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