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家學者熱議綠色金融創新與發展——用綠色金融撬動綠色發展

2016-11-24 07:3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在綠色金融助力下,多地綠色發展步伐穩健。這是11月16日拍攝的江蘇南通如東風電場。江蘇南通全力推動沿海風電産業、海洋高端裝備産業、海洋生物産業向中高端邁進,構建現代漁業産業體系,並向綠色化轉型。 李存根攝(新華社發)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綠色金融創新路徑何在?專家建議,要力促財稅係金融與銀行係金融實現對接,要構建一套良性的激勵約束機制,要加快建立第三方評估認證機制。如此,才能為綠色發展、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綠色動能——

綠色經濟發展和綠色金融創新之路何在?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如何完善?11月23日,在第二屆綠色金融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們圍繞相關熱點話題,為綠色金融的發展出謀劃策。

促進政策形成合力

誠如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玉慶所言,“綠色金融與綠色發展是分不開的”。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發展是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正因如此,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廣泛共識,且被納入國家層面的規劃之中。“發展綠色金融,建立綠色發展基金”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及,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門更是聯合發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支持和鼓勵綠色投融資的一系列激勵措施。今年G20杭州峰會上,在我國倡導下,綠色金融更是被首次納入G20議程。

事實上,發展綠色金融不僅是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曹和平指出,我國人均GDP正從8000美元向12000美元過渡,如果綠色金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將有力促進單位經濟降低能耗、降低排放,升級民眾物質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服務,提升環境、健康、文化、出行等多方面的品質。

當前,綠色金融在我國仍處於起步階段。“我國財稅係金融在綠色金融的重大工程投資,如何與銀行係金融機構有效對接,這是綠色金融創新面臨的首要難題。”曹和平指出,在綠色發展中,以往政府主導基金、政府主導項目較為活躍,但銀行體系金融步伐沒有跟上,甚至有些脫節。“如果這兩塊對接好了,將為綠色發展注入強勁的動能。”

構建激勵約束機制

發展綠色金融,並非只是多一點綠色信貸,再發一些綠色債券這麼簡單,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要實現三個目標。其一,是要解決綠色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其二,是要讓污染性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其三,是要強化企業和消費者預測偏好,讓其更加青睞綠色發展、綠色産品、綠色投資。

建立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是綠色金融發展的動力之源。“關鍵是要把綠水青山的隱性收入和環境污染的隱性成本顯性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表示,綠色項目投資期限長、前期投入大、收益期比較長,且投資風險較高。當前,不少金融機構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動力不足,不構建良性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綠色金融發展就容易上熱下冷。

激勵機制如何建立?張承惠認為,一方面,要在財政政策上對綠色發展有所傾斜,比如,在政府採購方面,要重點採購綠色産品或秉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企業産品;應鼓勵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更多地銷售綠色産品以及綠色金融産品。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方面的作用,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減稅等。

與激勵機制相對應的,是約束機制。多位專家提出,要推動綠色金融立法,以法律形式確立綠色金融制度。要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甚至強化環境污染者的法律責任等。

搭好信息共享平臺

在綠色金融走熱的大環境下,不少企業也嘗到了其間的甜頭。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其林就説:“公司拿到綠色批文後,發行綠色債券融資的認購情況非常好。從長期看,為公司節約財務成本達千萬元。”

中誠信國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今年我國境內綠色債券共計發行37隻,發行規模達到1343.3億元,約佔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30%。

馬駿認為,我國綠色金融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發展框架,但在具體操作層面也面臨不少問題,如通過再貸款來支持綠色金融,除了傳統再貸款之外,還可以考慮推出像PSL一樣的工具來支持中長期綠色項目。

張承惠建議,在配套措施方面,首先要實現信息透明共享,建立信息平臺,工業管理部門、環保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建立雙向溝通共享平臺。此外,要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作用,引導現有專業服務機構包括信用評級機構、資産評估機構、會計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開展綠色金融相關業務。張承惠還表示,“政府要建立起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機制,充分利用社會監督和社會評估力量來及時反饋環境執法情況,及時反饋綠色、金融和環境保護政策落實情況”。(記者 陳果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