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更綠更活更富——閩西長汀打造水土流失治理升級版

2016-11-26 16:5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11月26日電(記者 巫奕龍)“進則全勝、不進則退。”閩西老區長汀縣在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依然“咬定荒山不放鬆”,打造青山更綠、體制更活、百姓更富的水土流失治理升級版,加速實現“荒山-綠洲-生態家園”的質變。

青山更綠

在河田鎮露湖村,大苗引種的無患子、油桐、櫻花等闊葉樹鬱鬱蔥蔥,與“原住民”馬尾松和諧相處。縣林業局局長巫成火説,這是中石油投資4000萬元建設的萬畝水保生態示範林工程,引種楓香、木荷、楠木等鄉土闊葉樹種,針闊各半混交。“闊葉林最終將取代針葉林,實現理想的森林生態系統循環。”

這一切,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長汀曾是全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縣份。據1985年遙感普查,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佔縣域面積31.5%,不少地方“山光、水濁、田瘦、人窮”。2000年起,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入省級為民辦實事項目,至2011年,全縣百萬畝荒山重披綠衣。

然而,由於長汀水土流失區缺水少肥,早期治理不得不大量引种先鋒樹種馬尾松。針對馬尾松保水保土功能差、易發生火災和病蟲害的不足,2012年以來,長汀大種闊葉樹、珍貴樹、彩化樹,發展針闊混交林,促進森林群落向多樣性、穩定性演替,闊葉樹造林比例逾70%。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79.8%。

機制更活

三洲鎮戴坊村村民蘭林金因爆炸事故失去了雙臂和左眼。2010年起,他以殘疾之身投入水土流失治理,在荒山上種水土保持樹種油茶850畝、黃梔子150畝。

如今,荒山披綠,蘭林金也開始享受水土流失治理的“紅利”:油茶林部分投産,明後年將進入盛産期;林下種植的生薑、黃梔子等均帶來可觀收益。他還開辦了網店,推銷自己的産品。

蘭林金是“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政策的眾多受惠者之一。長汀堅持以利益為杠桿,撬動當地群眾和社會力量大規模治山治水,共引進60多家企業和個人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目前全縣非公有製造林面積佔85%以上。

為突破林農再投入的資金瓶頸,長汀2013年以來推出林權直接抵押貸款,縣財政安排3000萬元作為林權抵押收儲保證金,銀行按5倍以上給予放貸;林農貸款期限可長達10年,且抵押物擴大到所有商品林及公益林內套種補種的花卉苗木等。截至今年9月,全縣累計林權抵押登記金額5億多元;其中縣林業金融服務中心辦理林權抵押收儲擔保貸款6700萬元,沒有一起不良貸款。

百姓更富

在古城鎮梁坑村,茂密幽深的竹林裏套種了大量姜黃、三葉青、黃花遠志等。村支書付燁説,竹林套種中藥材,不僅促進農民增收,還有利於增加肥力和減少雜草,“今年我們結合精準扶貧,整村推進林下種養,要發展到3000畝。”

方興未艾的林下經濟給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同時也鞏固提升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四都鎮上蕉村成立合作社,在林下種中藥材和靈芝,還將劉柏余、劉成進等10戶貧困戶納入。這些貧困戶受雇看護林下種植産品,每月收入兩三千元,此外還有分紅、家庭種養等收益。

油茶也是長汀農民的“搖錢樹”。2012年以來,長汀通過提供免費苗木和補助,發動農民群眾建成豐産油茶林9萬多畝,佔全縣油茶總面積一半以上。縣林業局副局長吳東來説,茶油目前仍供不應求,行情看好。

如今,油茶、竹業和林下經濟已成為長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去年全縣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達2780元,增長6.9%;今年1至9月,全縣林下經濟産值達15.7億元,參與農戶逾2萬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