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輪作休耕——讓超負荷的耕地“喘口氣”

2016-11-29 07:35 來源: 農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內蒙古扎蘭屯市農民正在與當地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簽訂輪作協議。王嶺嶺 劉寶君 攝

編者按:

11月17日,時隔四個月,農業部第二次召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推進會,輪作試點的500萬畝,全部分佈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四省(區),而此時東北大都處於冬閒季節,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工作的落實正當其時。耕地輪作休耕被列入試點,農民朋友的認識怎麼樣,各地有哪些新的探索,推進情況又如何?請看本期《熱點聚焦》。

11月17日,農業部在貴州召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調度會,這是今年下半年農業部第二次召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會議。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就一個專題召開兩次會議,可見此項工作的重要性。

“耕地輪作休耕”是新事也是老事。

北魏《齊民要術》中就有“谷田必須歲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綠豆、小豆底為上,麻、黍、故麻次之,蕪菁、大豆為下”等記載,已指出了作物輪作的必要性,並記述了當時的輪作順序。

去年底,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説明中專門就“耕地輪作休耕”進行了説明:利用現階段國內外市場糧食供給寬裕的時機,在部分地區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既有利於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今年6月,農業部會同財政部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這標誌著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進入落實層面。方案指出: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推廣輪作500萬畝;在河北省黑龍港地下水漏斗區季節性休耕100萬畝,在湖南省長株潭重金屬污染區連年休耕10萬畝,在西南石漠化區連年休耕4萬畝,在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連年休耕2萬畝。具體任務細分到了省市。

對於擔負大部分任務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區)來説,任務要到明年春播才能落到實處。但細節決定成敗,幾個省份已開始了任務落實。10月20日至24日,內蒙古扎蘭屯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就開展了下鄉核定試點,並與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簽訂合作協議,試點任務一定三年不變,輪作地塊3年內一般不做調整,通過輪作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選用高産優質食用大豆新品種,增加優質高蛋白大豆供給。

耕地輪作休耕,農民有積極性嗎?

河北省早在2014年就開啟了季節性休耕試點,這在當地農民中也奠定了試點進一步開展的基礎。河北省深州市榆科鎮下博村農民石福林已經連續三年試點“一季休耕,一季雨養玉米”。他告訴記者,“每畝地能拿到500元補貼,收入與原來基本持平,不種小麥還能省很多工”。

河北省是試點省份,而未被列入試點省份的江蘇省,也拿出6000萬元資金在蘇南、蘇中、蘇北部分地區,以縣級單位申報進行一定規模的連片試點示範。

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石埝村種糧大戶李光猛就對土地輪作休耕有很深的認識,每隔兩三年,他就會讓地在小麥季歇一冬或種紅花草用於還田。“只有肥田才能高産,一塊瘦巴巴的地是種不出好吃的大米的。”李光猛説,他種的水稻去年産量達到每畝1440斤,每畝凈賺500多元。

在東北三省,隨著玉米價格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從新操起種大豆的“舊業”。吉林省敦化市聯益農副産品合作社理事長趙顯清種植了7500畝耕地,今年就已經調整種植結構,改種了1800畝大豆,他説,“回歸糧豆輪作傳統,輪作讓病蟲害減少,土壤肥力和糧食單産都會提高”。

有專家進行了形象地比喻:由於我國人多地少,為了保證人們有糧吃,我國的耕地正在超負荷運轉,開展有計劃的輪作休耕,就相當於降低土地産出的節奏,讓土地放慢腳步,“喘口氣”。(記者 李國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