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北: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實現更大突破

2016-11-30 12:25 來源: 河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省第九次黨代會強調,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推動交通、産業、生態領域實現更大突破”。貫徹落實這一要求,必須進一步加快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進程,切實發揮交通在要素配置、資源共享、産業融合、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多重效應,引領和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交通一體化的多重效應

要素配置效應。交通是區域間要素高效流動的基本載體。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能夠降低京津冀之間運輸成本,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加快資本、勞動力優化配置,帶動高端要素集聚發展。

資源共享效應。加快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構建互聯互通現代綜合交通網絡,是進一步消除京津冀行政、市場和行業壁壘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三地交通互聯互通,能夠促進京津科技人才、資金等向我省流動,全面提升我省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有助於三地構建基於統一市場的全領域、全開放發展格局,為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産業融合效應。跨區域組織能力是衡量現代産業體系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承接京津産業轉移進程中同步實現我省産業轉型升級,要求加快構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産業分工體系。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為三地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快産業鏈緊密對接提供了橋梁和紐帶。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能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有利於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融合、現代物流與關聯産業聯動,從而建立起依託各自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的産業鏈,促進京津冀區域産業向産業鏈高端躍進。

綠色發展效應。交通一體化能夠實現京津冀區域內交通資源的統一規劃與合理利用,避免重復建設和鋪張浪費,節約土地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綠色交通、綜合交通、公共交通和智慧交通,實現一體化運營管理,可以減少交通出行成本,節省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助力生態環境保護。

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著力點

一體規劃和建設。一是統一規劃。從京津冀協同發展角度出發,依據《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要求,對京津冀現有的或正在進行中的鐵路、公路、航運、港口等各種發展規劃,進行適當調整和完善。二是統一建設。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統一研究制定項目推進計劃,項目實施工期,建立完善便捷通暢的交通網。

一體化運營管理。一是運輸一體,各種交通工具、運輸方式有效銜接,保證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隙對接,交通服務標準合理對接,包括票價、補貼、高速公路收費、停車收費等。二是管理統一,建立京津冀統一的交通運輸政策法規體系,以確保區域內規範化和運營化管理。三是多式“聯運”,即海鐵聯運、海空聯運和空鐵聯運。通過不同的交通方式聯通聯運,合理匹配交通運能與運力。

創新模式。一是探索建立客運管理新模式。以綜合交通“一票制”為重點,創新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的客運“一票制”聯程服務,大大節約時間成本與費用,提高出行的效率,實現“品質”出行。二是探索建立交通物流發展新模式。以綠色暢行物流“一單制”為重點,組織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種運輸方式聯運,實現一站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三是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交通投融資模式。促進“軌道交通+土地”模式的全面落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開拓多元化的交通投融資渠道。

一體化聯動。一是創新組織協調機制。在政府層面,要成立跨地區、跨行業的協調領導小組,採取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會議等形式,具體協商解決地區間相關的對接事宜;在企業層面,通過行業協會和企業聯誼會等,開展跨地區的企業聯營、合作,構建完善的跨區域運輸網絡。二是信息互聯共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公共出行和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區域交通資源的共享與互通、高速公路的聯網收費、運政管理系統的聯網操作和交通信息的互通互聯共享。

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實現新突破

健全完善協作機制。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領導小組、京津冀三省市交通一體統籌協調小組的作用,完善定期對接與信息溝通機制,形成常態化、規範化的統籌協調機制。主動與京津對接,統一推進項目計劃、項目實施,統一技術標準。實現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一體。推進並聯審批,簡化審批程序,促成多部門共下“一盤棋”、擰成“一股繩”的交通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

爭取更多政策和金融支持。爭取國家對冬奧會承辦區域、北京新機場區域的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服務提升項目給予更大政策支持;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交通戰備專項支持範圍;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區域一體化發展基金及更多的中央專項建設基金、車購稅資金等的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交通投融資模式,健全和完善PPP制度框架和法規體系。

建立健全交通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研究制定京津冀區域交通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加快制定施工期治污、運營期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的污染物處理達標後再排放等制度,強化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環境管理。規範環境監測管理制度,建立與國家環境監測網有效銜接的區域一體化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監測體系。(呂廣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