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票交所上線 陽光透明能否“堵住”票據大案

2016-12-08 19: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2月8日電(記者 劉錚、姚玉潔、吳雨)上海票據交易所8日開業,全國統一的、電子化的票據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這對近來大案和風險高發、社會輿論關注、中小企業融資和金融機構配置資産又離不開的票據市場,意味著什麼?

“票據變報紙”,紙票線下交易弊端倒逼監管破局

今年來,票據市場大案高發,甚至出現銀行保險櫃中“票據變報紙”的個案。農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年初爆出重大風險事件,涉及金額達39.15億元;中信銀行發生近10億元票據無法兌付事件;天津銀行上海分行票據案涉及風險金額7.86億元……

“隨著票據從傳統的支付結算工具演化為融資、交易和投資工具,我國票據市場的問題也逐漸顯現。特別是近年來一些風險事件,顯示票據市場存在透明度低、市場割裂等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説。

業內人士介紹,過去30多年來,我國票據市場呈自然發展狀態。以紙質票據、線下交易為主,電子化水平低,流轉環節多,操作風險較大。部分金融機構為追求盈利,將票據作為騰挪信貸、規避監管、追逐利潤的隱匿通道。

在一系列票據大案中,活躍著一批“票據掮客”。他們能按合作銀行的要求去市場上收票,打包成“資産包”;通過大量“同業戶”幫助銀行走通合規流程;一些違規的民間仲介進行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開立及貼現業務,甚至通過“清單交易”(只提供票據清單而不提供原始票據)內外勾結套取銀行資金。

“一個大的票據掮客手裏控制的資金驚人,通過大量‘同業戶’一票多賣,套取銀行資金,到期只要偷偷把錢還上就神不知鬼不覺。”上海一位資深票據人士説,成立全國統一、陽光透明的票據交易所勢在必行。

推進紙票電子化+線上交易,以陽光透明防範風險

上海票交所開張當天,首筆票據轉貼現交易由工行完成,這筆轉貼現交易的全流程都在票交所繫統中實現,面額、價格、交易方都是透明的。

作為央行指定的全國性的票據報價交易、託管登記、清算結算、信息查詢和票據風險監測平臺,上海票交所將力推紙質票據電子化和統一線上交易,在源頭上減少風險事件,擠壓“票據掮客”生存空間。

潘功勝指出,上海票交所是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不是區域分割的,未經國務院和金融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票據交易平臺是違背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的。上海票交所對所有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進行統一登記、託管、報價、交易、清算、託收,對各項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監控,提高市場透明度和票據流轉效率。同時,加快推動票據業務電子化,全面革新票據市場基礎制度。

“只有監管的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才存在暗箱交易的空間。票據交易所把市場參與人員、流轉的票據和各項票據業務都置於規範的監管之下,特別是把紙質票據電子化、線上統一交易,盡可能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操作環節中存在的風險。”長期從事票據業務的中國銀行貿易金融部高級經理胡翾説。

票交所的成立,是中國票據交易乃至整個金融基礎設施的重大進展。現有票據交易的規則和流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指出,上海票據交易所實現了全流程電子化與一體化,並將逐步形成市場價格發現機制,促進票據市場向集中高效、低成本、低風險的更高階段邁進。

發揮好支持實體經濟和傳導貨幣政策功能

票據市場雖然離普通公眾有些遠,但離經濟生活其實很近。特別是在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普遍存在、從上遊大企業拿到的多是承兌匯票而不是現金的情況下,票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資作用。

“票據市場實際上已經成了中小企業的貨幣市場,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規範票據市場發展,對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極為重要。”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

近年來票據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融資功能不斷強化。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9月末,全國票據融資餘額比年初增加1.14萬億元,佔各項貸款的比重為5.5%。從企業結構來看,我國銀行承兌匯票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為中小企業所簽發。

票據也是央行貨幣政策傳導實施的有力工具。商業銀行持未到期的已貼現匯票向央行進行再貼現,再貼現已成為央行貨幣政策的傳統重要工具之一。央行通過再貼現的規模、利率,調節市場流動性,引導利率水平。

“票據市場作為有效連接貨幣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要通道,將在經濟金融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鋻於此,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針對潛在問題和制度障礙,注重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使票據市場真正成為規範、統一的貨幣市場的組成部分,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金融的改革發展。”潘功勝指出。

票據市場與實體經濟共存共榮,新時期的票據市場正在展開新的畫卷。業內人士指出,作為繼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本外幣交易所之後的又一重要交易所,上海票據交易所的發展使命重大。但其作用很難一蹴而就,票據交易的新規則、新體系會有一個分步實施的過程,配套法律法規也需要逐步完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