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探訪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的“搖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2016-12-11 16: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2月11日電(記者 張建松)一眼望去,寬闊筆直的馬路上車輛不多,金黃色銀杏樹與綠色香樟樹在路邊間隔而立,濃密的枝葉後,掩映了許多高高低低的現代化樓宇。這裡就是位於上海西南的閔行航天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所在地,同時也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的“搖籃”。

迄今為止,我國共成功發射了15顆風雲氣象衛星,它們全都“誕生”在上海。1969年,為改變我國氣象衛星受制於人的局面,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指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在當時基礎工業薄弱、航天人才緊缺的條件下,依託上海工業優勢,從全國各科研院所抽調精英,迅速組建了我國的氣象衛星研製團隊。

40多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攻堅克難,相繼開展了兩代四型風雲衛星研製任務。以單數命名(風雲一號、風雲三號)的是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在500-1000公里的軌道上圍繞著地球,對全球氣象進行巡視觀測。以雙數命名(風雲二號、風雲四號)的是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離地面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定點對中國上空進行持續氣象觀測。

靜謐持重的上海市閔行航天城,集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等航天器的研製于一體,將原先分散在上海各區的 20多個航天科研單位匯集于一地,現已發展成為一座生機勃勃的“航天人的城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有近2萬名員工,平均年齡僅34.6歲,許多年輕人都是踏著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的發展步伐一起長大的。

走進“彈箭星船器”各類展品琳瑯滿目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展覽廳,與高大威武的火箭和導彈比起來,風雲氣象衛星的家族成員“個頭”雖不高,但它們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程度,卻無與倫比。每年,風雲氣象衛星的雲圖被數以億計的引用,是我國最大的遙感衛星數據庫;每一天,全球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風雲衛星數據。

目前,“風雲家族”中在軌業務運行的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是風雲三號B星和C星,已經完成從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迭代。風雲二號衛星有D、E、F、G三顆衛星在軌運行。剛剛成功發射的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今後,將逐步接替風雲二號的業務,不僅實現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更新換代,也正式宣告我國靜止軌道衛星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風起雲涌七余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風雲四號衛星總指揮陳文強滿懷豪情地説,“風雲四號不僅平臺新、載荷新,研製隊伍更新。7年預研、7年研製的不平凡歷程,我們靠的是吃透技術的那股子狠勁、精益求精的那股子拗勁、集體闖關的那股子幹勁。風雲四號首發星的成功,只是這支團隊走向世界舞臺的起點!”

站在遙遠的太空,“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風雲四號對衛星的裝配精度要求極高。例如,要求直徑達3.4米的安裝面相對主基準平行度不能超過2根頭髮絲的厚度;在36000公里的高空對地球進行掃描拍照時,衛星載荷鏡頭對地面的指向精度偏差不能大於5個角秒,也就是時鐘的秒針滴答一下,每秒轉過的角度的1/4320。

2009年,總裝團隊首次在衛星研製領域引入虛擬裝配技術,通過對衛星裝配全過程的工藝路線規劃與人機工程驗證,採取了各類有效防範措施解決了37項裝配問題;同時,通過PAD實現數據包在線記錄,通過在線裝配檢測修正和激光跟蹤儀,實現平臺高精度裝配;通過高精度質心控制實現整星“零配重”,可攜帶更多燃料並減少變軌時的燃料消耗、大大延長衛星在軌壽命。

風雲四號的兩台主載荷是她的“明亮雙眼”,對潔凈度和溫濕度有極高要求。在將衛星從上海運送到發射場過程中,為確保一路“零污染”,總裝人員專門“量身定制”了防污染包裝箱、高潔凈的“宇航服”,並採取了不間斷的吹氮保護、真空試驗低溫吸附技術、轉運防結露等措施,全程提供“高潔凈”的居住環境,一直持續到衛星發射前45分鐘。

“我們是發射前最後一批離開衛星的人,在長達7年多的研製過程中,將她從一個個零部件變成了一顆完整的星,早已經把她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呵護。”八院衛星總裝單位科技處處長朱勝利感慨地説,“在風雲四號衛星發射升空那一瞬間,我們的心情就像送別出嫁的女兒一樣,儘管滿懷不捨,但更多的,是對她的期待和祝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