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探索多元化河道管護

2016-12-14 07:4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從“集中治污”到“全面治水”
江蘇探索多元化河道管護

“河水流到哪,哪就會有人對它負責。”江蘇省水利廳負責人的這句話,對於這個大小河道密布的省份來説意味深長。

那些對河水“負責”的人,是從省到市、縣、鄉、村的各級“河長”。以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後無錫在全國率先設立河長為起點,江蘇的“河長制”已推行了將近十年。

“無錫當初對河長們的最主要要求,就是要確保河道水質改善。”無錫市水利局局長王鴻涌説,治污,是無錫首創河長制時的首要任務。無錫藍藻事件,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針對流域河流水質影響太湖的實際,無錫2007年下半年為域內64條主要河道配備河長,由各級黨政一把手分別擔任,主要職責是督辦河道水質的改善。

“河長制”實施一年後,無錫轄區內79條河流考核斷面達標率就從53.2%提高到71.1%,水質改善效果明顯。當年,江蘇省政府決定在太湖流域推廣無錫“河長制”經驗,15條主要入太湖河流實行“雙河長制”,即每條河由省、市兩級領導共同擔任河長,從而解決了流域治理的管理難題。同年,江蘇一些地方還設立了市、縣、鎮、村四級河長管理體系。這些自上而下的河長,實現了對區域內河流管護的無縫覆蓋,強化了工作責任。

2012年,江蘇“河長制”推出升級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全省河道管理“河長制”工作的意見》,對原來以水質達標為主要目標的“河長制”進行拓展,除河道生態安全外,還涵蓋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等內容,實現對河道的全面長效管理和保護,努力構建“互聯互通、引排順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的現代河網水系。

實行“河長制”以來,在深入實施控源截污基礎上,江蘇將規劃內的農村河道基本疏浚一遍,並建立輪浚機制,各級財政已累計投入180多億元。流域、區域、農村河道的蓄引排灌能力不斷鞏固加強,江河湖庫和泄洪通道的堤防保護能力得以提升,大中城市防洪體系基本建成。目前,江蘇流域性河道防洪標準基本達到50年至100年一遇,已治理骨幹河道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以上,區域除澇標準提高到5年至10年一遇。

作為一條流動的河,集中的控源截污、生態清淤工程固然重要,但管養、保護非一時之功,必須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在推行“河長制”的十年間,江蘇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河道管護機制,目前全省97.7%的河道落實了保潔管護人員近1.2萬人,其中581個河段實行社會化管護, 541個河段實行管理單位自行管護,45個河段實行自行管護與社會化相結合。(記者 申 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