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20年天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雙聚、雙拓、多中心”格局

2016-12-14 13:23 來源: 天津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記者昨天從市衛生計生委獲悉,為進一步優化本市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根據最新印發的《天津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到2020年,本市將建立起以5個醫學中心為龍頭,9個區域醫療中心、9個專科診療中心和12個外圍區綜合醫院(中醫院)為主體、以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以社會辦醫為補充,公立和非公立醫院共同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擁有病床5.2張,其中公立醫院控制在3.3張/千人,社會辦醫床位達到1.1張/千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基層床位數達到0.8張,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2至3人,使全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健康權益得到保障。

■ “雙聚、雙拓、多中心”格局

按照本市城市空間總體佈局規劃,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在總體空間佈局上規劃為“雙聚、雙拓、多中心”格局。即:保持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勢,規劃成為全市醫療衛生資源集聚區;在靜海團泊新城依託健康産業園,在寶坻依託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資源,規劃建設醫療衛生資源的拓展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首都醫療資源的集中承接地和天津主城區優質醫療資源向外拓展的空間;在外圍區的城區和新城分別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整體城鄉建設規劃的具體定位,建立醫療衛生服務區域中心,拓展帶動本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形成外圍多中心服務網絡。

■ 二級綜合醫院或整體轉型

本市將在市級大醫院規劃建設醫大總醫院、一中心醫院、中醫一附院、人民醫院、三中心醫院5個市級醫學中心,作為全市醫療衛生服務綜合實力的代表,對外輻射和影響,對內吸納和聚集優勢資源;規劃建設醫大二院、中研附院、天津醫院、中醫二附院、南開醫院、四中心醫院、五中心醫院、醫大總醫院空港醫院、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9個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均衡分佈在主城區和濱海新區,作為本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中心,輻射帶動本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形成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規劃建設兒童醫院、腫瘤醫院、胸科醫院、環湖醫院、中心婦産科醫院、眼科醫院、口腔醫院、安定醫院和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9個市級專科診療中心,突出疾病診療專業特色,形成學科發展比較優勢,保持本市醫療衛生服務專科特色和優勢。中心城區二級綜合醫院可以通過突出康復、護理等功能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相應特色的綜合醫院,或者直接整體轉型為康復、護理等相關專科醫院。

■ 全市醫院床人比將達1:1.65

醫院人員配置將以床位配置為基點,以執業(助理)醫師和註冊護士配置為重點,以居民衛生服務需求量和醫師標準工作量為依據,按照醫院級別與功能任務的需要確定床位與人員配比,承擔臨床教學、帶教實習、支援基層、援外醫療、應急救援、醫學科研等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適當增加人員配置,結合服務人口、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等因素合理配置醫生和護士的數量,合理確定醫護人員比例;適當配置公共衛生執業(助理)醫師。到2020年,全市醫院床人比達到1:1.65,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註冊護士數達到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低於1:0.6。未達到床護比標準的,原則上不允許擴大床位規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和培訓,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每萬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每千服務人口不少於1名鄉村醫生,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執業,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範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層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簽約服務關係,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記者 徐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