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藏:“4·25”地震的災後重建600天

2016-12-14 17: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這是位於日喀則市的桑珠孜新區(12月10日攝)。聶拉木縣樟木鎮受災群眾計劃于明年全部搬遷至新區。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這是在日喀則市拍攝的北郊樟木小區公共租賃房(12月10日攝)。據介紹,2015年10月20日,聶拉木縣樟木鎮受災群眾已從桑珠孜區工業園內的臨時安置點全部搬入小區。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這是定日縣崗嘎鎮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工程(12月7日攝)。據悉,2016年4月開工建設的崗嘎鎮特色小城鎮由災後重建的三個小區構成,匯集易地搬遷、整村推進的群眾266戶1625人,目前已完成整體工程的55%左右,預計明年10月完工,群眾將全部搬遷入住。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這是吉隆縣折巴鄉桑旦林村的災後重建民房(12月7日攝)。據悉,桑旦林村平均海拔4600米,屬純牧業村,地震導致全村60戶民房中,2戶倒塌、58戶重度受損。目前,60戶250名群眾已全部搬入新居。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這是定結縣扎西崗鄉中心小學災後重建校址(近處)及扎西崗村整村推進重建工程(遠處,12月6日攝)。據悉,學校學生目前臨時安置在鄉機關大院內的文化站上學,預計今年12月底搬入新校址。扎西崗村的37戶受災群眾已全部搬遷新居入住。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定結縣扎西崗鄉扎西崗村的村民倉木瓊在新居外手工加工羊毛(12月6日攝)。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在吉隆口岸拍攝的排隊等待接受檢查的尼泊爾貨車(12月8日攝)。據了解,“4·25”地震致使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受災嚴重,中國和尼泊爾陸上貿易和旅行也一度中斷。為儘快恢復貿易通道,因地震關閉近半年的吉隆口岸于2015年10月13日恢復通關,承接了尚未恢復對尼貿易的樟木口岸的功能。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在日喀則市北郊樟木小區公共租賃房,聶拉木縣樟木鎮群眾在家中客廳內休息(右下);聶拉木縣樟木鎮群眾在小區內開設了規模大小不一的超市,超市內蔬菜、水果、百貨等一應俱全(12月10日攝,拼版照片)。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兩名吉隆縣折巴鄉桑旦林村的小女孩在災後重建的新房子前留影(12月7日攝)。12月14日是“4·25”強震後,西藏災後恢復重建600天的日子。2015年的“4·25”強震波及西藏10余縣,導致30余萬人受災,4萬多戶房屋受損。記者近日走訪受地震影響較大的西藏吉隆縣、聶拉木縣、定結縣、定日縣,採訪拍攝民房、口岸、學校等的恢復重建情況。據了解,災後恢復重建的方式,以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零星重建、維修加固、特色小鎮建設為主。其中佔絕大多數的是整村推進,即在受災民房所處區域附近選取新址重新打造新居及附屬公共設施。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受災縣區的新房已全部建設完畢,附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工程計劃明年開春復工。災後第二個冬季來臨之際,各族受災群眾陸續遷入新居,迎來災後600天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3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