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探索跨界河流治理新方法

2016-12-16 16: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12月16日電(記者 葉前、付航跨界河流是水污染的“重災區”,排污死角多、水質易反彈。在推行河長制基礎上,廣東人大代表的跟蹤監督讓治污更有力、更持續。

多方合力下,廣東部分“黑水河”又泛清波。

跨界河流污染重治理難

深圳惠州之間的淡水河和深圳東莞之間的石馬河,人稱“兩河”;廣州佛山跨界河流、跨深圳東莞的茅洲河、跨汕頭揭陽的練江、跨茂名湛江的小東江,人稱“四河”。“兩河”“四河”是廣東污染最重的跨界河流。

前些年,在小東江污染最嚴重的河段——茂名化州和湛江吳川交界處的三丫口監測斷面,河水呈黑色,河邊能聞到陣陣臭味。在茅洲河,河道兩側黑色淤泥堆積,沿岸居民稱“河水基本呈芝麻糊狀”。

跨界河流緣何污染嚴重而治污難?

廣東省環保廳廳長魯修祿認為,河流域內勞動密集型、重污染産業過於集中,非法排污屢禁不止,部分領域畜禽養殖業關閉禁養難度大,是水污染嚴重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跨界:一條河流進入一個城市的地方是水頭,而離開一個城市的地方是水尾,水尾往往是藏污納垢嚴重的地方,各管一段,上遊城市的水尾到了下游城市則連著水頭,治理難有整體效果。

“上遊城市有經濟利益難斬斷,下不了決心治理;下游城市總覺得‘自己努力也沒用’,幹嘛去得罪人?結果是力度和進度不一,缺乏整體規劃和協調,影響了治污的效果和力度。”廣東省人大代表毛桂平説。

人大監督讓治污更有力

去年國家出臺“水十條”,今年中央深改組會議提出在全國推廣河長制,廣東水環境治理也不斷發力,各級財政投入100多億元資金,還通過政策性基金和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綜合整治工程全面鋪開。同時,環保監督執法敢於亮劍,2015年以來,廣州、佛山就立案2000多件,清理1900多家污染企業。

在廣東的治水行動中,人大監督讓治污更有力。

毛桂平8年前就開始提出建議,對重點污染的跨界河流加強整治。“這些年,幾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經濟發展了,群眾對環境的要求提高了,我們人大代表就是把群眾的呼聲反映出來。”他説。

人大代表的聲音得到了回應: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連續多年將有關跨界河流治污的建議列入重點建議、重點督辦。

2012年和2014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兩次作出決議,明確“兩河”“四河”的污染整治工作目標,並要求流域各級人大常委會加強對決議執行情況的監督。

廣東省人大代表周廣榮參加了對跨市河流治理的專題視察。他説,2008年至今,人大代表每年都開展專題調研、檢查,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省政府相關部門的聯席會議,就是要以“釘釘子”的精神盯住這個“難啃的硬骨頭”。

河流水質怎麼樣,由誰説了算?在人大代表看來,要改變過去政府部門“自説自話”的單一評價,引入專業的力量才更令人信服。

由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所、珠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組成的評估單位,定期發佈重點污染河流的水質評估報告。

廣東省人大代表徐淩説,第三方評估機構的量化打分和排序,給各市政府構成很大壓力,倒逼他們落實整治工作,第三方評估也使得監督更有底氣、更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

抓住“河長”牛鼻子  為綠水重現加碼

2013年,廣東部分重點污染河流開始實施河長制,由各地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將重污染流域治理的目標、任務納入“河長”政績考核,並向社會公佈考核結果,對考核不合格的“河長”進行約談;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通報批評,連續三年考核不合格的,實行“一票否決”,兩年內不得提拔。

今年10月,廣東省人大代表開展了跨界河流河長制實施情況專題調研。

在位於深圳光明新區的茅洲河段,光明新區管委會主任鄺兵説,當上“河長”後,每兩周組織專題會議研究綜合整治工程,工作人員每日在微信群彙報工作進展。

在他手機上的“新區治水提質工作群”上,記者看到,每日討論的內容上百條,針對下屬提交的問題,鄺兵在線協調解決。

目前,河長制已層層設置。化州同慶鎮鎮長張武成説,每一級“河長”都明確了責任,落實到個人,責任明確,效果就顯現了。

監測數據顯示,最先納入人大重點監督的淡水河、石馬河水質保持穩定。茅洲河和練江水質明顯好轉,茅洲河、練江幹流的主要污染物指標有所下降。

然而,廣佛跨界河流、小東江部分河段水質污染加重,部分污染指數不降反升。

治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産業結構調整、加大投入、管網改造等方面持續發力。華南城市研究院城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萬慶濤説,河長製成敗的關鍵在於有無實質性的追責,“只有板子真正打到‘河長’身上,才能收到實效”,治水本就是“一把手”工程,對其問責也是理所應當。第三方監督數據應定時向社會公開,形成全社會的監督合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