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福建畬鄉:一箱蜜蜂的“脫貧經”

2016-12-20 15: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12月20日電(記者 陳弘毅)20日上午,冬日的朝陽剛剛降臨大地,福建省霞浦縣崇儒畬族鄉霞坪村村民雷太城就來到了村後的一片蜂場。

“這是鄉里給我們村幾個貧困戶弄的産業脫貧項目,説是一年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呢!”雷太城是村裏的精準扶貧戶,他對記者念叨著,加快了腳步,爬上了一個小山坡。

眼前是一片青翠的松竹林。林子下面,一百多個蜂箱錯落擺開,蜂群進進出出地忙碌著。

鄉里聘請的技術人員雷家鄉已在蜂場忙碌。只見雷家鄉隨手打開了一個蜂箱蓋,一塊塊黃澄澄的蜂蜜出現在眼前。

“今年第一年就碰上連續出太陽,每箱收成30斤沒問題,電商平臺一斤可賣50元,一箱能賣1500元!”聽著技術員的介紹,雷太城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樣一算,今年光我認領的5箱蜂除去成本就能賺2000多元,還能學到養蜂技術!”

雷家鄉是鄉政府聘請的專門負責蜜蜂養殖精準扶貧項目技術員,有著20多年養蜂經驗。他説:“崇儒畬族鄉今年在5個村一共設置了5個養蜂點,投放了500多箱蜜蜂,蜂箱日常都由我負責照料。村民如果願意學技術,我也會傳授給他們。”

崇儒是個高山畬族鄉,全鄉建檔立卡的扶貧對象有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畬族群眾。長期以來,由於交通閉塞,居住分散,不少住在大山深處的畬族群眾生活貧困。

“養蜂見效快,當年投入當年産出,特別適合産業扶貧。”崇儒畬族鄉黨委書記蔡松根説:“崇儒高山生態環境良好,適合産純天然的百花蜂蜜。鄉幹部圍繞上千名畬族同胞産業脫貧開動腦筋,因地制宜想出了養蜂項目。”

項目有了,技術怎麼辦?鄉幹部想到了聘請並委託技術員代為管理蜂箱,産出的效益由精準扶貧對象和技術員五五分成,既帶動扶貧對象增收,又能讓技術員手把手教給養殖技術,實現“造血扶貧”。

畬鄉的蜂蜜質量好,但由於“養在深閨無人識”,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僅在養殖戶朋友圈中銷售,多年來始終處於“叫好不叫賣”的境地。蔡松根説,為了打通銷售的“最後一公里”,鄉里發動返鄉大學生建立“三農互聯網+創客空間”創業平臺,幫助當地農戶銷售土特産品。

為了讓崇儒蜂蜜打開市場,80後返鄉創業者吳錦清的團隊通過網絡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增加産品知名度,還邀請農技專家對養殖戶進行質量管控培訓。“只有品質得到保障,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吳錦清説。

“‘互聯網+農業+精準扶貧’建設,改變了畬鄉傳統生産生活方式,也為我們帶領廣大農村群眾實現精準脫貧致富打下了基礎。”蔡松根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