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里”

2016-12-22 10:08 來源: 河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12月20日,多次登上央視舞臺的焦作“油條哥”王曉明,在焦作市中站區龍洞街道武鋼社區劇場演唱的一首《鴻雁》,博得街坊鄰居陣陣掌聲。

“我現在成了街道百姓文化超市的管理員,每天拿著小本子走街串巷,蒐集群眾想聽想看的文化節目。”王曉明所説的百姓文化超市,是去年以來,焦作市精準實施文化惠民的一種有益探索,即運用“互聯網+”理念,建立數字文化服務網絡,通過優化整合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採用超市式供應、菜單化服務、訂單式配送的方式,為群眾免費提供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

“百姓文化超市解決了政府配送的文化産品及服務與群眾文化需求對接不暢的問題。通過精準實施文化惠民,打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眼下,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正在實現由‘選文化’向‘種文化’‘創文化’的轉變。”焦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書君説。

“你點單,我服務”,豐富文化生活

12月20日上午,記者走進武陟縣龍泉街道荊辛莊村村委會大院時,書法活動室裏幾名村民正揮毫潑墨,墻壁上挂滿了村民平日裏寫的書法作品,圖書閱覽室裏不少村民在看書。雖窗外寒冬蕭索,屋內卻溫暖祥和。

“每天送孫子上學後,就來圖書閱覽室裏看書。”村民老荊告訴記者,“想聽的戲就用手機打開百姓文化超市軟體,豫劇《花木蘭》、京劇《伐東吳》是我的最愛。”

武陟縣文化局副局長馬震霞介紹説,該縣創辦了全省首家百姓文化超市,實現公共文化産品“線上”訂單,“線下”配送,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過去送的節目老百姓不一定喜歡,百姓文化超市讓單一的‘送文化’變成了‘你點單,我服務’,老百姓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點節目。”馬震霞説。

為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百姓文化超市網站分別在市、縣、鄉、村四級設立了服務總臺、聯絡臺、聯絡站和統一的聯絡點,投運了文化主題微信公眾號、百姓文化超市網站、手機APP客戶端等應用系統。目前百姓文化超市網站點擊率超過33萬人次,手機客戶端下載近20萬人次。

“選文化”轉向“創文化”,百姓唱主角

在解放區上白作村黨員活動中心,剛吃過午飯,62歲的姬素玲和同伴們為“村晚”加班加點綵排。

“龍洞街道投資60多萬元對武鋼焦作礦原職工俱樂部進行改造,建成社區劇場和健身中心。”中站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宋瑞敏説,龍洞街道既“送文化”,又“種文化”,請專業的歌舞隊、樂器老師對有興趣的村民進行培訓,百姓文化超市的“菜單”讓百姓參與制定,讓百姓唱主角。

據悉,焦作市各縣(市)區還依託百姓文化超市開展培訓、結對幫扶,培育和造就一大批群眾身邊的文化能人,激發了基層群眾“自辦文化”的積極性,實現了由群眾“選文化”向“種文化”“創文化”的轉變。

同時,百姓文化超市網站還將市、縣兩級圖書館、文化館、文藝院團等公共文化資源納入網內,構建起互為開放、互為溝通的文化惠民大網,實現了“互聯網+”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來,全市根據群眾文化需求,共送戲下鄉演出3100場,送電影下鄉22262場,開展“舞臺藝術送農民”和“舞臺藝術送基層”演出366場,派出各類指導老師40358人次,舉辦各類公益培訓講座2450場,基層文化隊伍發展到5000多個,真正實現了問需於民、以需定供、按需配送。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的創新探索得到有關專家的高度肯定,稱這是“利民”與“惠民”的觀念創新,是“科技”與“文化”的模式創新,是“資源整合”與“社會參與”的路徑創新。百姓文化超市為焦作文化惠民事業找到了一條新路。  (記者 陳學樺)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