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稅務總局:稅收“減”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2016-12-23 08:04 來源: 稅務總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6·稅收改革攻堅這一年:增活力
——稅收“減”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2016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一年來,全國稅務系統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在全國各行各業全面鋪開,新舊發展動能加速轉換,供給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一年來,稅收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工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稅務部門認真落實和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進營改增等各項稅收改革,不斷提升稅收徵管服務水平,以稅收“減”法贏得了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加”法。

稅收普惠 小微企贏得大未來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也是創業就業的主渠道。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對稅費負擔的“痛感”更為明顯。為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切實減輕企業稅負,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方面,都對小微企業給予了直接減免稅的照顧。特別是近幾年來,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暫免徵收增值稅的月銷售額從2萬元提高至3萬元;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從3萬元躍升至30萬元,覆蓋所有小型微利企業。

今年以來,稅務部門先後4次對18個省份開展明察暗訪和“回頭看”,促進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真正落地。從稅收數據看,稅收政策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成效顯著。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小微企業享受稅收減免853億元,同比增加120億元,增長16.4%,有力促進了小型微利企業向好發展。全國小型盈利微利企業盈利,從一季度末的18%提升到三季度末的20.1%。

融資難、融資貴是阻礙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的突出因素。為降低中小企業融資負擔,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稅收扶持措施,如,對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專項準備金,允許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3年內免徵營業稅(營改增後相應免徵增值稅),其擔保準備金允許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等等。

除了實施直接減免稅政策之外,稅務部門主動加強與銀監會、金融機構合作,實施並拓展“銀稅互動”範圍,將受惠企業從目前的A級納稅信用企業拓展至下年度有趨勢轉為A級的B級納稅信用企業以及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與金融機構聯合研究推出“納稅信用+外貿”等更具針對性的金融産品,助力進出口貿易和企業“走出去”,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對重點群體、殘疾人、軍轉幹部、隨軍家屬、退役士兵等創業就業的主體,國家也通過減免稅消除創業人員的後顧之憂。對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員,零就業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勞動年齡內的登記失業人員,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給予8000元,最高9600元的限額稅收減免。對安置殘疾人的單位,實行按實際安置殘疾人的人數限額即徵即退增值稅,對安置殘疾人單位給予工資100%加計扣除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殘疾人個人創業給予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等。對軍轉幹部、隨軍家屬從事個體經營全額免徵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對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限額免徵增值稅、個人所得稅。2016年前三季度,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殘疾人、隨軍家屬、軍轉幹部、退役士兵等重點特殊就業群體共減免稅收96億元。

在這些稅收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小微企業有了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稅務登記戶數已由2012年的3460萬戶增加至2016年10月底的4700多萬戶。

定向施策 創新熱匯聚新動能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新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一年來,稅務部門不折不扣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創業創新,並根據新問題新情況適時調整制定新政策,切實降低企業稅負,充分釋放創業創新潛能,用減出來的“真金白銀”撬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匯聚起推動發展的磅薄力量。

這一年,多項鼓勵創新的稅收新政持續發力:

——2016年1月1日起,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活動範圍進一步放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進一步擴大,企業為獲得創新性、創意性、突破性的産品進行創意設計活動而發生的相關費用也可以稅前加計扣除。

——2016年1月1日起,企業股權獎勵和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推廣至全國範圍內的高新技術企業。

——2016年1月1日起,實施新修訂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進一步擴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範圍,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

——2016年9月1日起,對符合條件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實施遞延納稅政策,同時降低適用稅率。政策優惠範圍進一步擴大,優惠政策針對的股權激勵方式也進一步拓寬。

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廣度和深度,一定程度上帶動著著萬眾創新的熱度和高度。除上述新增優惠政策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稅收優惠政策,從孵化平臺、資金、技術、人才和成果轉化等科技創新鏈條的各個環節精準發力,效果顯著。

孵化平臺是創新的土壤。國家對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大學科技園提供給孵化企業使用的房産、土地,免徵房産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向孵化企業出租場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務的收入,免徵增值稅。研發投入是企業創新的支撐。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國家對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對引領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軟體和集成電路産業、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增值稅留抵退稅、減免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除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外,還對計算機製造等10個重點行業研發設備實行加速折舊政策,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加速折舊政策為企業減稅73億元。

人才資源是創新的關鍵。為激勵科研人員投身創新,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國際組織對科技人員頒發的科技獎金,引進人才回國補助,對科技人員的股權獎勵和非貨幣性投資,都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免徵或延期、分期繳納的優惠政策。

成果轉化是創新的價值。稅收政策注重促進上遊企業科技成果向下游轉移,對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免徵增值稅;居民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制度減稅 新稅制帶來發展新契機

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今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大多數行業都能受益於增加抵扣從而減少重復徵稅。從目前情況看,2016年營改增減稅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要求擲地有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這一改革目標注入試點方案的頂層設計中,堅持促改革和穩增長兩兼顧、兩促進,按照營業稅稅負平移的方法測算確定了各試點行業的適用稅率,對4個行業原稅收優惠政策原則上予以延續,對老合同和老項目實行政策平轉,對特定行業制定了過渡性優惠措施,總體上確保所有行業全面減稅、絕大部分企業稅負都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頂層設計的美好藍圖只有付諸實施才能真正實現。面對納稅人數量多於以往、準備時間緊於以往、工作難度大於以往的改革任務,稅務總局迅速成立營改增督促落實領導小組,及時梳理分解了稅務系統推進營改增112項工作任務,並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改革推進中,建立了碰頭會、通報會、協調會和簡報、通報、專報的每日“三會三報”制度,統一指揮、快速響應、集中調度。短短55天的準備時間裏,稅務部門穩妥做好了1000多萬戶納稅人資料交接、稅務登記、輔導培訓等工作,印發了46份政策和徵管文件,編發了58萬字的輔導材料,印製了23億份發票供納稅人使用,調整了89項稅收徵管系統模塊功能,並通過12366納稅服務熱線、網上在線訪談等,及時收集、解決納稅人提出的上萬個問題和建議。試點運行過程中,及時研究並適時出臺針對個別行業的政策文件10余份,進一步完善稅收政策體系。特別是在“開好票”“報好稅”“分析好”“改進好”等重要節點先後四次推出共80條保障措施,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為了讓因規模大、業務複雜而被稱為營改增“最難啃的骨頭”的金融業納稅人用好增值稅抵扣機制,稅務總局專門出臺《關於開展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專項輔導工作的通知》,逐一梳理可抵扣進項稅的成本費用項目,幫助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抵扣憑證應取盡取,進項稅額應抵盡抵,充分享受增值稅減免稅優惠等政策。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稅務機關更是對出現稅負上升的少數納稅人,安排專人上門開展“一對一、面對面”專題輔導,引導納稅人轉變觀念,主動適應新稅制要求。

稅務部門以百分之百的雄心、百分之百的匠心、百分之百的決心取得了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亮眼成績:5-10月份,四大行業累計減稅965億元,26個細分行業全部實現了總體稅負只減不增的預定目標。除四大行業本身減稅外,由於可抵扣進項稅增加,前期已試點的“3+7”行業減稅939億元,原增值稅行業減稅966億元。上述合計,5-10月減稅2870億元,加上1-4月份營改增減稅847億元,2016年1-10月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3717億元。依此推算,預計此項改革全年減稅超過4700億元,加上帶來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減收,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這組減稅數據的背後是營改增對經濟轉型升級的驅動。營改增全面推開,將應稅服務和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貫通服務業內部和第二、三産業之間的抵扣鏈條,從制度上消除重復徵稅,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力推動了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對促進整個經濟鏈條良性運轉都將發揮重要作用。據山東省濟寧市國稅局局長許本虎介紹,僅2016年5至8月份,濟寧市就新增服務業納稅人1791戶,增加就業人員9500多人。

資源稅全面從價計徵改革是繼營改增後今年又一項重大稅制改革,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推開。此次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全面從價計徵的稅收自動調節機制,實現資源稅收入與資源價格挂鉤,資源價格上漲時可以自動增加收入,抑制相關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過熱”;資源市場低迷、礦價走低時可以自動降低稅負,減輕企業負擔,對礦業經濟發展起到了“自動穩定器”的調節作用。同時,全面實施清費立稅,清理收費基金,將全部資源品目礦産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停徵價格調節基金,取締地方針對礦産資源違規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規範的稅費關係激發了市場活力,也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

從7-10月改革實施情況看,按改革前政策計算,全國129個稅目應徵資源稅費132億元,改革後,實際徵收資源稅收入102億元,總體減負30億元,降幅22.57%,絕大部分稅目負擔下降。按照改革新設促進資源節約的優惠政策,改革四個月,全國共為充填採礦、衰竭期礦、綜合利用礦等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資源稅9628萬元,鼓勵企業充分回收利用尾礦、礦渣等資源,促進資源節約開發和有效利用。

提質增效 強管理為企業降成本

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的同時,稅務部門還通過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升稅收徵管服務質效等,多措並舉,不斷降低企業辦稅成本、財務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

——便民提速,降低辦稅成本。從2014年起,稅務總局連續三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全面提速納稅服務,70%以上的事項即時辦結,報送資料減少40%左右,報送環節壓縮60%以上,辦理時限縮減50%以上。2016年又將“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作為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當頭炮”深入推進,瞄準辦稅“難點”“痛點”“堵點”,推出10類31項便民辦稅舉措。

——完善機制,降低財務成本。推行財稅庫銀橫向聯網電子繳稅,通過部門間系統連接,信息共享,協同運作,實現稅款繳庫、退庫、更正、對賬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實時化處理,不但大大方便了納稅人,有效減少辦稅成本,還降低了企業稅款在途時間過長産生的財務成本。通過完善出口退稅管理規範、修訂分類管理辦法、推行無紙化、實施離境退稅等措施,及時足額為企業辦理退稅,有效緩解了出口企業的資金佔用壓力,較好地發揮了出口退稅支持外貿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職能作用。

——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務部門深入推進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目前,稅務總局僅保留7項稅務行政審批事項,為市場“鬆綁”,為企業“減負”。例如,不再保留對辦理稅務登記核準、出口退(免)稅資格認定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真正降低了辦稅“門檻”。對於原來需要層層審批的事項,稅務部門按照“誰實施誰受理”的原則,由作出許可決定機關直接受理,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審批效率。今年12月1日起,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改革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這是“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向個體工商戶的延伸,將實現公民只需填寫“一張表”,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辦理個體工商戶工商及稅務登記,進一步簡化個體工商戶登記註冊程序,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

王軍局長在2016年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和要求,“主動依規減免稅,執行中不打折扣,與依法組織稅收收入一樣,是各級稅務部門和廣大稅務幹部的基本職責”。各級稅務部門用實際行動將稅收優惠政策轉變成納稅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稅制改革中降負擔,在徵管服務上提質效,不斷提升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來了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