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數據讓幫扶更精準——廣西部分地區“互聯網+精準扶貧”調查

2016-12-25 16: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12月25日電(記者 何偉 曹祎銘)“大數據讓我們幹部的脫貧幫扶更精準、更給力,有效預防‘走過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的扶貧幹部李茂政口中頻頻出現的“互聯網+”“智慧扶貧”等熱詞,反映出大數據給廣西脫貧攻堅帶來的重大改變。

過去幹部進村入戶隨身要攜帶各種各樣的紙質表冊,而對於橫縣4500多名扶貧幹部來説,如今只要在手機上下載扶貧工作專用APP客戶端,就相當於掌握了巨大的扶貧數據庫。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截至2015年底廣西尚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52萬人,貧困發生率達10.5%。據統計,廣西已選派5000名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選派3.4萬名幹部到村開展駐村幫扶,共計有8000多個單位結對幫扶5000個貧困村,47萬多名各級幹部結對幫扶114.5萬貧困戶。

如何創新開展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從源頭上避免脫貧攻堅中一些形式主義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自治區扶貧辦黨組成員、廣西扶貧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成偉光説,廣西依託脫貧攻堅大數據管理平臺,從自治區到市、縣、鄉、村逐級建立“挂圖作戰、清單管理、滾動集成、精準摘帽”的管理模式,形成行業部門與市、縣等探索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新格局,真正增強脫貧攻堅的針對性、精準度。

廣西預計投資4900萬元建設脫貧攻堅大數據管理平臺,使脫貧攻堅管理更加科學、幫扶更加精準、各項工作更加到位。其中二期要建設一張完整的動態脫貧攻堅空間地圖、一個脫貧攻堅數據虛擬雲數據中心、覆蓋區、市、縣三級的脫貧數據互聯互通的工程及一套脫貧數據分析建模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與國家扶貧系統的“互聯互通”。

成偉光説,之前廣西25萬各級幹部在精準識別貧困戶過程中,通過大數據摸準了全區貧困對象的基本情況和致貧原因。在當前更艱巨的精準幫扶工作中,大數據平臺正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如何確保幫扶幹部“真扶貧”?首要的是在大數據平臺幫助下,加大對幫扶幹部的監管。在“橫縣智慧扶貧”系統中,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名扶貧幹部的考勤記錄,簽到、簽退次數以及每次打卡時間位置信息都一目了然。這一系統通過“曬行蹤”“曬工作”“曬項目”功能,對扶貧幹部和扶貧項目實行全員額、全過程、全方位管理。

目前,該系統共分享了900多張照片、1300多篇扶貧工作日誌。此外,經系統後臺、紀委部門核實,橫縣對不按照要求履責的10名幹部進行通報,杜絕了少數幹部弄虛作假、扶貧工作少作為、不作為的現象。

“有了這個系統,幫扶幹部解決脫貧中各種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 形式主義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群眾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比過去有很大提高。”橫縣橫州鎮長淇村“第一書記”文紅岩説。

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僅是橫縣,目前環江、淩雲、上林、田陽等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根據各自實際探索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建設,“互聯網+”使脫貧攻堅看得見、查得到、可統計,取得很好的成效。

自治區扶貧辦負責人説,當前廣西正利用覆蓋範圍廣闊的大數據平臺,緊鑼密鼓開展貧困人口脫貧“雙認定”和貧困村、貧困縣脫貧摘帽認定工作。

成偉光説,下一階段廣西將整合各方信息資源,在大數據平臺上推進扶貧部門與行業部門系統全面有效對接,實現五級縱橫數據交換共享,實時全面掌握精準扶貧各階段進度,確保到2020年廣西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