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挂職時間是有限的,協同發展是無限的”——京冀挂職幹部心態錄

2016-12-26 13: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魯暢、孔祥鑫、高博)多位參與首批互派的京冀幹部受訪時表示,大規模的幹部互派為京冀兩地搭建起了知己知彼、互通有無的橋梁,更重要的是,經過一段時間挂職,兩地幹部對區域合作、協同發展有了再了解、再認識,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被徹底打破,這將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奠定更好的人才基礎和思想基礎。

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互派挂職結束已近半年,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洪繼元仍然惦記著去年9月帶領滄州在北京開招商推介會後20多個簽約項目的進展,時不時地還向當地了解進度,用他的話説,“挂職時間是有限的,協同發展是無限的。”

去年,洪繼元赴河北挂職省發改委副主任,分管沿海辦、協同辦等6個處室。為更好地熟悉省情,洪繼元在有限的時間裏“見縫插針”,把11個地市都跑了個遍,到70多個縣城、開發區,100多家企業調研。每到一地,洪繼元都聽取各個新建、在建項目的建設情況,詢問這些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瓶頸,並就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與大家深度交流。

“制定規劃要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緊扣疏解非首都功能,結合河北發展短板和産業資源優勢。”洪繼元表示,“規劃不是挂在墻上夠不到的,跳一下夠得著的才是規劃,要能落地,有操作性。”

項目對接、規劃制定,在協同發展過程中,挂職幹部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得到體現。“原來互相不了解,共同推進工作時流程和節奏相異,現在有了一批既了解河北情況、又了解北京情況的幹部,就能做到知己知彼。”洪繼元説。

洪繼元認為,協同發展更主要的是人的協同,人思想觀念的轉變是難度最大的,只有兩地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才能真正實現“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目的。

“挂職幹部是宣傳員、信息員、聯絡員”

作為第二批京冀雙向挂職幹部,1970年出生的唐小明今年9月從河北任丘到北京報到,挂職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宣傳幹部出身的他覺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挂職幹部要起到宣傳員、信息員和聯絡員的作用。”

唐小明告訴記者,挂職幹部要利用異地挂職這個平臺宣傳自己所在地區的優勢産業,同時結合挂職地區特色,強化項目聯絡,找到參與和融入協同發展的“共振點”,為協同發展任務的對接牽好線、搭好橋,以增進京津冀三地之間幹部群眾的認同,營造共同推進協同發展的濃厚氛圍。

唐小明的工作不像發改委等部門跟項目挂鉤較多,反而要跟老百姓多打交道。“海淀本身人文環境較好,科教文衛發達,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比較先進。讓我感覺到,在三地協同發展過程中,項目對接是一方面,還要做好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軟環境的打造,因為隨著産業和項目的轉移,人會帶著項目去河北創業。”

在第二批幹部互派中,交叉任職成為新的特點,這對幹部自身的成長經歷也會有很大幫助。“在承接京津産業政策上各地都大同小異,但是我們在軟環境上可以做功課,學習北京先進的管理經驗、體制建設、幹部隊伍建設經驗等,我們城市管理的環境越好,行政成本越低,那麼我們吸收京津産業轉移越有優勢。”唐小明説。

“落實不到位,再好的藍圖也是‘鏡花水月’”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為各地具體組織操作明確了重大方針、格局和原則,但針對每一個地區部門單位而言,協同發展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這是去年在唐山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長,兼任北京(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管委會籌備組組長的稅勇思考最多的問題,“落實不到位,再好的藍圖也是‘鏡花水月’。”

從疏解角度看,産業和資源歸屬體制不同,對接主體不同,洽談對象不同,落地條件不同,沒有一套現成的模式路徑可供遵循。稅勇認為,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大戰略功能區的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比招商更重要的是,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我們改變以前承接轉移項目自上而下的聯絡順序,採取自下而上源頭倒逼的辦法,積極聯絡北京市16個區的駐區物流園産業園、加工製造園,分別與曹妃甸區政府和北京曹妃甸現代産業示範區建立轉承關係,搶先在河北省與北京市、北京16區與唐山市的大框架協議沒簽訂之前,我們基層對基層、園區對示範區、項目對項目,先實打實幹起來。”稅勇介紹説。

挂職雖然只有1年時間,但稅勇覺得,要“只爭朝夕”努力轉移一批非首都功能産業項目,努力營造一種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精氣神,不然就違背了京冀互派幹部挂職的初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