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建立長效機制 保障百姓“住有所居”—聚焦重大民生工程系列綜述之五

2016-12-28 16: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住房夢,承載著十三億百姓對家的嚮往,織就最溫暖的中國夢。

“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對建立房地産市場長效機製作出具體部署。

近年來,越來越多百姓搬進安居房,住進公租屋,圓了住房夢。面對住房結構深層次矛盾,未來只有構建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才能讓更多百姓實現“住有所居”的小康夢。

住有所居,圓夢小康的重大民生工程

甘肅慶陽市的農民張粉葉已在銀川打工21年。7年前,她和丈夫攢錢湊足11萬元首付,貸款14.4萬元在銀川郊縣買了房,結束了居無定所、經常搬家的生活。

在城市奮鬥14年後,張粉葉圓了自己的“住房夢”。如今,她又開始發愁——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將來如何在城市居有定所?甘肅老家的農田、宅基地如何退出?如何置換成住房?

“我們打工多年從沒交過公積金,就憑我們兩口子微薄的打工收入,供兩個孩子上學已經不易,再買房難度太大,希望政府能給外來打工者買房提供更多優惠。”張粉葉説。

張粉葉一家的住房故事,是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普通中國人在“住房夢”上邁步向前的縮影。

住建部數據顯示,從1996年到現在,中國的城鎮化率從30.5%提高到2015年的56.1%,城鎮化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現在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超過33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超過37平方米。

“當前我國城鎮居民已經告別了住房‘極度短缺’時代,進入了增加住房面積與改善居住質量並重的新階段。”中國房地産協會會長劉志峰説。

“城鎮化發展的中後期階段,住房結構矛盾會更加凸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説,由於人口流動和住房流動之間不匹配,住房總量供求矛盾往往更加集中在一些大型城市或大都市地區。

惟其安居才能樂業,惟有安居方可安民。“規範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産泡沫,是實現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提出了破解難題的方向。

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説,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實現“住有所居”的全面小康夢想,必須建立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和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兩個體系,構建樂居、康居、安居、廉居的住房制度體系。

長效機制,引領住房回歸居住屬性

鄂爾多斯新區康巴什街旁新建的成片樓房冷冷清清。三年前,這裡房價上萬,甚至“有價無市”,現在卻鮮有人問津。

這座因煤炭漲價而崛起、因民間借貸危機變“鬼城”的城市,在其房地産“泡沫”破裂後背上了去庫存重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今年深圳、北京、蘇州、合肥等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一度房價高漲,引來下半年多地密集調控。

即將過去的2016年,“冰火兩重天”的樓市風景,折射出中國房地産市場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買房買地加杠桿,違規造假頻炒作……面對局部房價高漲背後的樓市虛火,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房地産市場的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進一步強調。

房地産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需要一套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予以保障。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中國承受不了一個大起大落、充滿泡沫的樓市。

“中國房地産市場發展到今天,穩健並控制風險無疑是第一位的。”融創中國執行總裁兼上海區域公司總經理田強説。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版”的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不能亂用別國的“他山之石”,必須從實際出發,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産市場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指明了具體方向——要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類調控,地方為主,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策並舉,形成長遠的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這意味著,當前必須系統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中國房地産市場問題,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對現有住房市場制度、保障制度重新反思,從完善市場體系、讓住房回歸屬性的要求,構建和完善住房制度體系和市場長效機制。

組合拳發力,打造“中國版”住房新體系

29歲的梁博成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打拼成為一名“新上海人”,高昂的房價讓他的買房夢遙不可及。

“我目前期待的‘住有所居’夢想,就是能有可以長期租住的穩定房子,希望政府能改善租房環境。”梁博成的話道出了很多城市“新市民”的心聲。

“要加快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立法,推進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努力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日前部署2017年工作時回應,明年將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範開發、銷售、仲介等行為。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促進房地産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也被列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談到明年房地産市場發展,陳政高堅定表示,要千方百計抓好房地産調控,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切實抓好熱點城市防泡沫、防風險工作。

面對更趨分化的樓市,今年下半年多地密集調控政策已經表明,明年將會繼續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問題。

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落實人地挂鉤政策,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的方向,釋放出我國將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組合拳”加快構建“中國版”住房制度新體系的發展新動向。

可以預見,即將跨入的2017年,房地産市場的長效機制建設將會有所突破,一系列圍繞房地産市場供給、住房需求及規範市場交易行為等制度建設也將步入快車道。一個更加健康平穩發展的房地産市場,必將為十三億百姓築造更幸福家園。(記者 韓潔、王優玲、鄭鈞天、于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