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明年房地産市場新動向

2016-12-22 19: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王優玲、孔祥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樓市定下“平穩健康發展”主基調,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並就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建設做出了佈局。

釋放一個明確信號:住房回歸居住屬性

住房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居住屬性是其本源。正本清源,是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題中之意。

2016年,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一度迅猛上漲,專家指出投資投機是其幕後黑手之一。當住房大範圍成為投資品、投機品,成為牟求暴利的工具,居住屬性這個定位就被偏離了。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這樣的闡述。

“這意味著決策層進一步明晰了我國房地産市場的定位,強調房地産發展的首要目標是實現‘住有所居’,讓住房回歸其居住屬性。”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説,以前我們把房地産業作為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現在將房地産業定位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民生産業,有助於擠出泡沫,促進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説,中央釋放出明確信號,厘清對房地産價值的認知,地方政府要通過經濟轉型而不是土地財政來解決經濟發展問題;房企要減少市場炒作,通過創新轉型來增加收益。

李鐵崗説,在房地産行業的過量投資,吸走了對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中央強調減弱房地産領域的投資,讓房屋回歸居住,為振興實體經濟等領域騰出更多空間,有助於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建立一套長效機制:加強住房政策頂層設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的建立是解決房地産市場“內火”之舉。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説,隨波動“起舞”的政策調控會加劇市場短期波動,引發市場恐慌;而清晰的制度設計可以帶來穩定的市場預期,防止“羊群效應”盲目跟風,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倪鵬飛説,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發展戰略層面做出調整,讓房地産與宏觀經濟、城市化協調發展,有利於扭轉宏觀經濟對房地産業的過度依賴和房地産市場嚴重分化格局。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趙秀池説,建立長效機制的突破口和難點是基礎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包括建立什麼樣的住房制度,住房供應怎樣適應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運用什麼手段進行房地産調控,實現供求平衡。

倪鵬飛説,促進我國房地産穩定健康發展,關鍵是建立一套長效的讓房地産利潤平均化的市場調節機制與政府調控機制。未來要在調整我國住房發展內涵和住房發展定位的基礎上,推動住房法的制定和出臺,推進“讓老百姓買得起”的住房政策的法制化。

運用綜合“工具箱”: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供需關係是房地産市場波動的根本因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標本兼治”,一方面謀劃長效機制建設“治本”,另一方面也運用綜合“工具箱”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針對當前房地産市場分化的特徵,李鐵崗説,2017年,預計對一線城市會繼續從嚴政策,一二線城市防止炒作,嚴防投機,三四線城市繼續釋放庫存。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説,有效的金融政策可以去除住宅的投機性。嚴格的首付貸政策落實可以避免過度釋放流動性,保障住宅的居住功能。

從土地供給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落實人地挂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閒置和低效用地。

倪鵬飛説,會議提出促進農民工市民化,釋放農民購房需求,可以減緩樓市過度調整,促進城鎮化發展。通過全國範圍內産業、人口及公共資源合理佈局和城市化戰略調整,可以促進房地産市場協調發展。

立足長遠的住房政策導向已然明確,只要精準施策,落實到位,我國住房發展終將實現“住有所居”目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