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經濟形勢理性看——對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的幾點認識

2017-01-12 07:3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今年經濟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把握大邏輯,貫徹新理念,堅持總基調,做好中心事,著力抓主線,打好政策落實的組合拳。

把握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邏輯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對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呈現出來的新變化新特點的深刻把握,是發展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必然過程。認識、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把握這個大邏輯,需要深入理解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的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

速度變化意味著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實現了經濟年均增長近兩位數的高速度。在新常態和國際國內複雜經濟形勢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從近兩位數轉為一位數既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中高速不僅是與經濟潛在增長率相符合的合理增速,而且有利於我們加快調結構、轉方式。2016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按同比測算都是6.7%,而按環比測算分別為1.2%、1.9%、1.8%,這是一個企穩向好的趨勢,表明速度轉軌換擋已經進入常態。6.7%在我國是中高速,表明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在世界上則屬於高速,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好的增速。

結構變化和動力轉換二者相輔相成。2016年,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增長動能加速轉換。從生産看,服務業持續較快發展,工業逐步企穩,農業生産平穩,對經濟穩定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從需求看,投資增長企穩,消費增長較快,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從轉換看,新動能新經濟孕育成長,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2016年1—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9.4%,增速為2014年8月以來最高。

目前,我國的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正處在關鍵階段,需要把握大邏輯,採取大舉措,推進大改革,按照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調整經濟政策框架和經濟工作思路,推動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大目標。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遵循。創新理念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當前,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和創業創新。

首先要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近年來,我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增長較快,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已經超過2%,達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其中,企業的R&D經費支出佔比接近80%,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而且凡是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創新都搞得比較好、R&D經費支出都比較高。科技創新有投入、有支撐,再加上科技人員的努力和市場需求的引導,必然能夠結出更多創新碩果。

同時要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2016年1—11月份,我國每天新登記企業主體達1.49萬戶。目前,我國的市場主體已經超過8600萬戶,其中有2500多萬戶是企業主體,近6000萬戶是個體工商戶,還有170多萬戶屬於農業合作社等。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擁有市場主體最多的國家,創業創新的活躍度很高,微觀經濟的活力和潛力很大。這是我們創新驅動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居民就業增收的主要源泉。雖然這兩年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新增就業仍大幅增加,這表明了創業創新的成效。為了更好推動創業創新,要深入推動“放管服”改革,以清單管理深化簡政放權,更加公平、有效、透明地進行事中事後監管,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信息惠民工程,為市場主體打造更好的市場環境。

還要著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創業創新,都離不開制度創新。要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改革步伐,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強産權保護制度建設,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改革,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對外開放等。這些都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今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我們要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合理區間的下限要看就業、上限要看物價。我們的增長是中高速的增長,是處於合理區間的增長。要穩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要穩預期,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擴大開放,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加強預期引導,提高政府公信力。要防風險,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風險總體可控,但要切實預防和消除隱患。還要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深入細緻做好社會托底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為此,應按照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打好政策組合拳,重點推進以下工作:一是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二是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三是釋放國內需求潛力,釋放消費、投資、區域協調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潛力,立足擴大內需,同時也要努力拓展外需;四是加快新舊動能的銜接轉換;五是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六是推進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開放;七是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八是高度重視和改善民生,進一步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經濟工作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這是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為此,要抓好兩個重要方面。

一方面,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我們所追求的增長是就業比較充分的增長,是物價總水平合理的增長,是居民收入提高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的增長,是結構不斷優化的增長,是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的增長。一句話,是有質量的增長。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增長的效益。增長的效益要看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也要看勞動生産率、全要素生産率和潛在增長率的提高情況。當前,要圍繞推進結構深度調整、振興實體經濟完善相關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投資有回報、産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的發展,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發展。

另一方面,擴大高質量産品和服務的供給。從數量上看,我國絕大多數的農産品和工業産品的産量都是世界第一。比如,我們有220多種主要工業産品的産量世界第一,而且有的比重相當高,像鋼鐵、煤炭、水泥産量佔世界的比重接近50%甚至60%,計算機、手機的産量也佔了世界的一半甚至更多。産量雖然也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體現,但目前我國經濟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産量高而質量不夠高的現象相當明顯。因此,要高度重視提高産品和服務的質量。當前,要大力倡導企業增強質量意識、標準意識、品牌意識、知識産權意識,堅持創新驅動,堅持質量第一,用標準來立業,用品牌來興企,努力攀登知識産權的高地,發揚“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時期經濟工作的主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去産能方面,鋼鐵、煤炭這兩個重點領域提前超額完成了淘汰落後過剩産能任務;在去庫存方面,2016年3月到11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9個月減少;在去杠桿方面,截至2016年11月末,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1%,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在降成本方面,2016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85.7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4元;在補短板方面,拿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個突出短板來説,2016年能夠完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對於鋼鐵、煤炭行業,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去産能工作。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的問題。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約束,同時應規範政府舉債行為。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特別是要通過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加大農業、水利、脫貧攻堅工作的力度,著力在補短板上取得更大進展。二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深化農村土地管理、産權制度等改革或改革試點。三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加快發展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不僅要大力發展工業製造業,而且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四是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産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要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強化創新驅動,切實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線來抓,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