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治霾攻堅須強化協同責任

2017-01-13 11:21 來源: 北京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熬過“跨年霾”,本週終於藍天重現。人們在長舒一口氣的同時,也愈發關注京津冀三地新一年將如何打好防治霧霾攻堅戰。據報道,北京將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自我加壓、深挖潛力,在10個方面重拳出擊;天津將持續實施“清新空氣”行動,狠抓“五控任務”,綜合運用“四種手段”;河北將深入開展“藍天行動”,力爭2017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以上。目標明確的治霾宣言,傳遞著三地“擼起袖子加油幹,不信藍天換不回”的決心。

同呼吸,共命運。霧霾壓城的現實面前,一個基本社會共識愈發牢固:治霾這一關我們早晚得過,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于京津冀地區而言,“協同”應當是題中應有之義。這意味著三地都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係,強化區域互動、資源共享、相互倚重,力爭實現“1+1+1>3”的效果。

京津冀協同治霾是因地制宜的必須,也是對前期經驗的運用。同處一個大氣流場,三地間污染物相互輸送、相互影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客觀現實決定了聯防聯控才是務實之舉。建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種種前期探索經過實踐檢驗,確實有效。三地聯動、合力削峰,可以有效降低重污染程度、縮減持續時間。比如,2015年12月兩次紅色預警減排措施,使得北京PM2.5濃度下降17%~25%左右。經過幾次摸索嘗試,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既然協同治理這一招奏效,就不妨常態化、制度化推開。

從短期來看,協同思路亟須體現在冬季應急上。當前,我們的治霾成效呈“過山車式”——前三季度同比趨好,第四季度形勢嚴峻。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冬季的大氣污染擴散能力在做“減法”,但污染物排放量在做“加法”。京津冀區域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2%,但煤炭消費佔全國的9.2%,單位面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分別約為全國均值的3倍、4倍和5倍。扎眼的數字表明問題之嚴重,也預示整治空間之巨大。環保部提出了散煤治理、工業企業錯峰生産等六大未來著力重點,無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三地只有打好配合,統籌起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整治舉措,努力做到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才有可能藥到病除、事半功倍。

從長期來看,協同思路更要體現在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上。霧霾現象是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産生的,是幾十年工業化擴張積累的産物。發展中的問題終究要靠進一步發展來解決,治霾的一大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驅散霧霾才能水到渠成。這一過程註定是個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在京津冀區域經濟體中,環境容量如何、工業佈局怎樣、未來向何處去,都需要通盤考慮。拿出全局眼光,清晰地認識到挑戰在哪、出路在何方,三地才能齊頭並進、蹄疾步穩。

有人説,長三角發展基本同步,珠三角則在一個省內,協同治霾都比較好辦,而京津冀卻不僅涉及複雜的省際協調,更面臨發展很不平衡的現實矛盾。客觀存在的發展差距,使三地環境治理水平參差不齊,治霾整體效果一定意義上被打了折扣。近些年,産業轉移對河北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也使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在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産業轉移和空間騰挪只是權宜之計,機制創新、生産轉型和技術升級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這就要全面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京津冀經濟涅槃重生之時,或許就是霧霾治理成功之日。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優良的環境、潔凈的空氣是剛需,經濟發展、民生保障也是剛需,兼而得之顯然不是易事。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力,為破解治霾難題提供了無限可能。新的一年,藍天和霧霾的較量不會停止,群眾對於治霾的關注也不會降低。以協同合作為基調,拿出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攻堅克難,我們定能穩中有進,儘早對霧霾形成“壓倒性態勢”,讓天藍風清越來越成為常態。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