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自貿區:繁花初現綠意漸濃

2017-01-14 07:1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成立3年多來,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區內新註冊企業4萬家——
上海自貿區:繁花初現綠意漸濃

3年多前,中國首個自貿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世界矚目下,猶如一粒種子破土。如今,1000多個日夜過去,自貿區在浦東這片熱土上,已是繁花初現綠意漸濃。

近期,上海全面總結了自貿區設立3年來開放創新的成果,“總體達到預期目標,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在習近平總書記“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重要指示的不斷激勵下,上海自貿區正在成為我國開放度最高的自貿區。

貿易便利化助企業駛上“高速公路”

自貿區成立後,各種貿易便利化措施讓企業真正感受到了實惠。

“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建立就像為企業建起了一條‘高速公路’,企業可以有序走高速公路,不用走小道,超載也能管住,政府監管方便了。”上海暢聯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峰説。

對自貿區的貿易便利化,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區物流總監惠從原的感受就一個字:“好”。惠從原説,組合運用新政可以為企業通關節省一個星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自貿區企業能夠盡享貿易便利化,得益於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的強勁支撐。上海市口岸服務辦公室通關協調處工作人員劉代宇告訴記者,“單一窗口”于2014年2月啟動試點,已形成兼具監管和服務特點的9大功能板塊,與22個部門實現了對接,服務15萬家企業。平臺還開發建設了自貿專區,實現“先入區,後申報”,已有超過1300家區內企業試點運作,累計申報進境貨物4萬餘單,出境貨物3萬餘單。

制度創新為自貿區注入持續動力

記者採訪了上海發改委副主任朱民,曾任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的他認為,自貿區取得的重要成果源自眾多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制度創新不只是優惠政策,而是驅動經濟長遠發展的持續動力。

朱民將眾多制度創新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確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一致的市場準入方式。負面清單由最初的190條縮減到122條,90%左右的國民經濟行業對外資實現了準入前國民待遇。

——確立符合國際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口岸監管服務模式。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一線進境貨物進出境時間較全關區平均水平分別縮短78.5%和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約10%。

——確立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範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形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機制。創設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累計開立6萬個自由貿易賬戶,建立宏觀審慎管理的資本項目可兌換操作模式,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全面市場化、金融市場開放等重點領域金融改革。

——以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準入後全過程監管體系。以綜合監管為基礎,以專業監管為支撐,基本建立了市場主體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互為支撐的綜合監管格局。

——聯動創新一級政府管理體制,實現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政府職能轉變新突破。充分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與浦東新區政府合署辦公的優勢,著力提升一級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

記者了解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普華永道等第三方評估機構認為,上海自貿區創新政府管理經濟方式,實現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政策服務體系已經覆蓋企業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改革溢出效應不斷顯現。

綜合監管平臺完善事中事後監管

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實施先照後證、“證照分離”改革後,事中事後監管成了考驗政府部門管理智慧的一道難題。為此,浦東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了事中事後綜合監管平臺,為各部門在實施綜合監管過程中的協同聯動提供支撐。

浦東市場監管局副書記、副局長吳偉平告訴記者,綜合監管平臺的建設運行,一方面推動建立政府綜合監管體系,加強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執法協作聯動機制。另一方面,推動建立社會共治應用體系,推進“互聯網+監管”,為市場主體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提供有效支撐。讓政府部門掌握的監管信息“走出去”,方便公眾知情監督。同時,把社會組織和第三方機構掌握的、可用於監管的信息“請進來”,探索平臺與行業協會、專業化服務機構的業務對接,推進社會力量參與監管。

“政府體制改革後,效率大大提升,2015年全局檢查食品企業6.7萬戶次,同比上升21.56%;檢查藥品零售企業、化粧品企業、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戶次分別是改革前的3-6倍,特種設備的監察員現場檢查數是改革前的13.8倍,食藥、質監等案件查處數為改革前的2倍多。”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張建華説,主要監管數據的明顯提升,顯示了綜合執法體制的優勢以及綜合監管平臺的實效。

吳偉平説,下一步,浦東將繼續推進綜合監管平臺建設,不斷深化功能開發,提高各部門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對綜合監管平臺的使用率,推動監管方式的創新,提升事中事後監管效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