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圓珠筆頭難造的背後

2017-01-16 07:4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能工巧匠哪來?除了從課堂裏走出來,更重要的是在生産中練出來。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只想著“摘桃”,沒耐心“育苗”

“95後”表弟在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模具製造,還沒畢業的他,已有企業“看對眼”,預計收入也不錯。表弟告訴我,這兩年藍領群體很吃香,薪資同比增長遠超過白領,汽修工等“金藍領”平均月收入甚至過萬。

“藍領收入增速超白領”,不算新鮮事,反映了技術工人供不應求的現狀,而這一現象在製造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20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而與製造大國地位不匹配的是我國的技術工人數量。據統計,我國産業工人中,高級工僅為5%,在德國,高級工的比例佔到三成以上。

中國製造的全面提升有賴於技能人才群體的崛起。即使是最高精尖的航空發動機行業,也離不開大量的技術工人。葉片、機匣,每一個零部件都需要技術工人精準的打磨、焊接。中國製造向中國質造轉變,更需要技能人才。近日,中國造出圓珠筆頭的新聞刷屏。小小圓珠筆頭長期以來為何難倒製造大國?除了不銹鋼材料技術未取得突破外,也與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有關。越是精細的“小東西”,越離不開技能人才的一雙巧手。一些國貨質量叫不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好工匠不足的制約。

近幾年,技能培養越來越受重視,為何技能人才缺口卻不見小?企業參與度不夠恐怕是一個重要原因。

能工巧匠哪來?除了從課堂裏走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在生産中練出來,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技能人才,如果企業缺位,會出現職業學校培養力量不足、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很多職校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搶走,但企業參與培養人才的動力卻遠遠不足,大都只願意要現成人才,最好拿來就能用得上。

在製造業強國,企業往往是技能培訓的主導者。德國職業教育的2/3投入來自於各大企業。美國日本近年開展的現代學徒制都是由企業牽頭。而我國多數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工資總額1.5%的下限。企業只想“摘桃”,沒有耐心“育苗”,也影響著技能培養從業人員的信心:某項技能今年是企業急需,過兩年卻可能被淘汰或由新工種替代,如果培訓跟不上,未來如何有保障?

改變“重使用、輕培養”,需要企業轉變觀念,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引導。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降成本力度,為企業增加技能人才培訓投入留出更多空間,讓那些有培訓意願的企業不再“心有餘而力不足”。減負之外也要“輸血”,國家有必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的長效機制。事實上,很多國家對企業的技工培訓有相應的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直接或者間接地激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

有人説,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慢慢消失,事實上中國人口的紅利遠遠沒有被充分挖掘,技能人才的短缺就是一個例證。如今,“重白領輕藍領”的觀念已經在慢慢發生變化,像筆者表弟一樣認為好手藝能掙個好前途的年輕人並不少,如果通過完善機制和政策,給他們更大的上升空間、更高的職業期許,相信年輕一代中會誕生更多的大國工匠,支撐起中國製造的未來。(趙展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