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兩年內湖北省將全域退出煤炭生産

2017-01-16 10:41 來源: 湖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2016年,黃石市陸續關停了該市煤礦。(記者 劉天縱 攝)

15日,《省政府工作報告》釋放煤炭去産能決心:兩年之內,湖北省內煤炭生産企業將全部關閉,全域退出煤炭生産行業。

去産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首。省發改委統計,湖北探明煤炭儲量近6億噸,目前煤炭年産能約1200萬噸,實際煤炭年産量約530萬噸;我省煤炭年消耗量約1.4億噸,95%以上煤炭需外調。

省能源局煤炭管理處處長鄒進華介紹,我省煤礦主要分佈在宜昌、恩施、荊門、黃石、咸寧、十堰、襄陽等地,有162處,單體煤礦平均採煤規模僅7萬噸,俗稱“雞窩煤”,開採成本是西北優質煤礦的數倍,且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湖北的採煤歷史可上溯到400年前,明嘉靖年間《大冶縣誌》就有“煤炭出章山、道士洑二里”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武字頭企業崛起,省內煤炭供需缺口日漸加大。上世紀90年代,湖北煤礦數量達2000多處。

“湖北用不用本地煤,對能源供給的影響都不大。”省發改委煤電保障處處長黃志敏説,京廣、京九、焦柳、襄渝鐵路及海進江煤運通道已成型,若2019年蒙華鐵路如期通車,湖北電煤保供將更穩定。

海陸能源通道暢通,空中能源通道加快建設。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將打通“陜北-武漢”特高壓輸電線路,提供1000萬千瓦送電能力,讓湖北供電保障更有底氣。


全域退出煤炭生産,加速能源結構綠色轉型。2016年,湖北風力、光伏等新能源裝機容量達420.76萬千瓦,同比增長95.31%,是2010年的18倍。“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十三五’,湖北新能源産業將迎來最好的時期。”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銘説。

“産業辭舊迎新,民生保障不能忘。”鄒進華表示,2016年,我省煤礦在崗職工數量由年初的5萬餘人減至3萬餘人,解決好職工及家屬的安置和再就業,是未來煤炭去産能工作的重點問題。(記者 劉天縱)

解讀

告別自産煤,湖北還需過三關

物流成本高,環境污染重,安全隱患多,産能利用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湖北加速煤炭去産能步伐。

民生如何保障?職工如何安置?電力供應如何補缺口?

第一關——

山區用煤可能“豆腐盤成肉價錢”

加快煤改電配套工程惠民生

隆冬時節,平均海拔1666米的恩施市板橋鎮,寒風勁吹。鎮裏的板橋中學和堤廠、穿洞、大木、姚家坪4所小學,燒起燃煤鍋爐取暖。

“用燃煤鍋爐取暖,安全系數低,空氣質量差。鍋爐房內外附著煤灰,廚房做飯煙熏火燎。但不用煤,孩子們的生活又受影響。”1月初,記者探訪時,穿洞小學校長周大山很無奈。

板橋鎮5所學校的廚房、鍋爐燃煤,從150公里外的恩施市紅土鄉東風煤礦運來,每公斤燃煤成本1.5元左右。5所學校全年消耗燃煤400噸,成本至少60萬元。

周大山説,恩施部分偏遠山區電氣化水平不高,煤仍是冬季取暖和生火做飯的主要燃料。如果當地小煤礦全部關閉,板橋鎮的生活用煤從何而來?外調的煤運進山,會不會“豆腐盤成肉價錢”?

建始“煤改電”的探索,回答了這個問題。

建始是全國141個重點産煤縣之一,煤炭産能名列全省前茅。在煤炭去産能背景下,建始未雨綢繆,于2016年4月與國網恩施供電公司簽訂《“電氣化+教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2017年前建成204所“全電式”學校。其中,教育部投資4500余萬元,用於採購各類電氣設備;縣政府投資500萬元,用於學校、公立幼兒園變壓器及線路改造;其餘電力配套部分1220萬元由供電公司投資。

該縣紅岩寺鎮中學率先實施“全電式”校園建設,學校每餐製作時間縮短1小時,全年減少燃煤約60噸,用能成本減少15%。周大山期待,政府能儘快推進煤改電工程,讓孩子們乾淨清爽地上課學習。

針對周大山反映的問題,國網恩施供電公司板橋供電所已向上級申報改造計劃,以儘快實施煤改電配套工程。

第二關——

告別“煤飯碗”,礦工如何再就業?

黃石宜昌“騰籠換鳥”經驗值得借鑒

2016年12月27日,宜昌市伍家崗區伍臨路,一家名為“老王家食府”的農家菜館生意不錯。

該菜館服務員清一色50歲左右,全是煤礦再就業職工。

菜館老闆名叫王珍祚,是原秭歸沙鎮溪鎮順源煤業有限公司總經理,2014年煤礦按要求關閉後,來到宜昌市創業做餐飲。

“公司原有煤礦職工100余人。”王珍祚説,為了再就業,嘗試過開闔作社種柑橘、賣茶葉、搞養殖,但都比不上開餐館。如今,再就業的煤礦職工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黃石市陽新縣洋港鎮曾有2萬人端著“煤飯碗”,隨著近年來煤礦關停,他們收入銳減。

黃石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煤礦需要再就業的職工多在40至50歲之間,沒有其他技術特長。讓煤礦職工有穩定充足的收入,是黃石煤炭去産能的首要任務。目前,該市制定了引導退出煤礦企業向生態旅遊、光伏發電、農業種植、畜禽養殖等方面轉型發展的思路,推動煤礦企業騰籠換鳥找出路。

去年11月,黃石市組織召開推進煤礦企業轉型發展金橋會。華電西塞山電廠、黃石東貝新能源公司已對去年退出的16處煤礦實地考察,讓煤礦企業轉行掘金新能源市場。

在“宜快不宜慢、越早越主動”的思路下,黃石市去年關閉了所有煤礦。以煤炭、鋼鐵等重工業起家的黃石,從此告別了煤炭採掘業。

目前,我省除了宜昌和荊門有3處國有煤礦,其餘全是民營煤礦。“煤炭去産能,黃石市能做到,其他地方也應當做到。”省政府領導説。

第三關——

煤礦關了,能源供給缺口怎麼辦?

構建智慧能源體系管長久

自産煤全部退出,會不會影響全省能源供給?

未來2年,主要依賴外省調運煤炭資源的湖北,除了在省內煤礦數量上“做減法”,還要在挖掘新能源領域“做加法”,擴大清潔能源消費比重。

光谷之東,武漢未來科技城新能源大樓如“馬蹄蓮”綻放。這座全國最大的綠色倣生建築,昭示著智慧能源的未來。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推進多能互補示範工程建設實施意見》,武漢未來科技城多能互補項目于去年12月獲批成為全國首批17個示範建設項目之一。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是工程申報牽頭單位。該院常務副院長周銘表示,該工程計劃2018年底全部建成,以“馬蹄蓮”為核心,配套包括天然氣能源站、光伏建築一體化、地面光伏及儲能電站、光儲一體化公交車充電站、污水源熱泵等工程。

“智慧能源體系,能實現智慧供能、智慧調配、用戶側能耗管理與能源交易。”周銘説,試點工程在能源利用上將做到100%消納可再生能源,每年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3.76萬噸。

據了解,英國已駛入“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的快車道。2016年5月9日深夜至5月10日淩晨的數小時內,英國電力系統首次出現“零燃煤發電”;5月12日全天超過12.5小時,英國境內沒有任何電力來自燃煤發電。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認為,湖北水電資源豐富,風電和太陽能分別屬於四類和三類地區,農林生物質資源年産量約5180萬噸。預計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有望達到15%以上。淘汰湖北自産煤損失的發電量,完全可通過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或通過特高壓從外省購電,補齊供能缺口。

“我省煤炭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63.5%,‘一煤獨大’的局面不利於綠色發展。以多種能源互補的方式,構建智慧能源體系是長遠之策。”湖北電科院高級工程師舒欣説。(記者 劉天縱)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