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央行首次進行“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

2017-01-21 08:0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央行首次進行“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
運用市場機制有效實現流動性傳導

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消息稱,為保障春節前現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人民銀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在現金投放中佔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央行稱,這一操作可通過市場機制更有效地實現流動性的傳導。

此前,市場上就有“五大行獲得定向降準”的傳言,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對記者表示,此次操作不是降準。

劉健分析,此次流動性便利操作仍需要銀行付息,而準備金是銀行自有資金,無需付息。該流動性便利在到期後要歸還,屬於再貸款性質,而降準後除非再次提高,沒有歸還的問題。因此,該流動性便利操作更多屬於公開市場投放流動性的工具,與準備金率調整完全不同,不可混淆。

之所以選擇在這一時點進行“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與季節性因素有關。受到春節前外匯佔款持續減少、提取現金、準備金上繳、稅收交款和1月信貸可能投放較多的影響,近期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持續緊張,市場利率水平明顯上升。

劉健介紹,用以衡量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交銀艾布力”指數近3日分別為103.93、84.15和14.91,持續處在風險“較高”區間。儘管央行連續在公開市場進行資金投放,但資金緊張的壓力不減。在這種情況下,僅憑各類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似已不足以緩解市場緊張形勢,因而“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適時出臺。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分析師閆玲預計,本次釋放流動性約6500億元,期限28天,暫時降低大行短期銀行資金成本。

“貨幣政策依然保持穩健中性。”劉健認為,這一操作進一步證明準備金率不會輕易下調,央行仍傾向於運用短期、靈活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降準有可能對人民幣貶值帶來進一步的刺激,目前並不合適。”劉健表示,2016年以來信貸增速並不低,全年新增12.65萬億元,剔除地方債務置換則更多,降準會進一步刺激信貸增長,不利於降杠桿。現階段貨幣政策仍保持穩健中性,更加注重防風險和去杠桿。(記者 陳果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