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倡議“治污降霾、保衛藍天”全民行動

2017-01-21 16: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倡議“治污降霾、保衛藍天”全民行動——陜西多部門聯合召開發佈會回應公眾關切熱點

新華社西安1月21日電(高夢月)入冬以來,陜西關中地區頻遭重度霧霾侵襲。陜西省政府20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就空氣污染熱點問題回應了公眾關切,並向全省發出“治污降霾、保衛藍天”全民行動倡議。

大力治霾 為啥關中霧霾更嚴重

2016年12月,西安市優良天數同比下降19.3%,關中地區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同比下降12.5%。這不禁讓人們産生疑問,大力治霾,為啥2016年冬天關中霧霾反而更嚴重?

“應該説這幾年政府加大治霾的措施是有效的,2016年環境總體來説比2013年有所改善。”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説,“但一到冬季污染確實比較嚴重,這是由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關中污染負荷強度太大這一‘內因’。”他表示,關中地區不足30%的面積承載了60%以上的人口和60%以上的工業産值,污染負荷強度佔到全省的60%以上,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以及揮發性有機物。

“這幾年通過加大對大中型企業等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工地揚塵的控制以及煤炭消耗量的壓減,大顆粒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但對細小顆粒物仍控制得不夠。”他指出,“舉個例子,一杯清水裏將大煤渣放進去,水基本還是清的,但如果將煤渣磨細變成粉末分散在水中,水立刻就會變渾。細小顆粒物造成了霧霾天空氣渾濁、能見度低。”

從外部環境來看,關中屬於盆地,南有秦嶺,北有黃土高原,口袋型地理地形導致空氣流動不暢,污染物難以擴散。加之近幾年大氣環流和氣候變暖影響,靜穩天氣不斷增加。2016年11月以後,關中地區靜穩天氣天數佔比高達50%以上,不利於空氣流動,空氣中的污染物迅速集聚。

陜西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研究員侯建忠説:“關中東部主導風以偏東風為主,使得關中東部甚至山西、河南等地一些污染物吹向關中地區。加之今冬冷空氣整體偏北、偏東,對陜西衝擊影響較小,也造成了霧霾擴散不利。”

找準病因 誰是關中霧霾的“始作俑者”

治霾不能只靠等風來,對霧霾成因及成分進行科學分析,精準施策,才能從源頭上對污染進行控制。

“調研發現,燃煤、汽車尾氣、揚塵、工業企業排放的有機揮發氣體是關中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佔比分別為35%、20%、20%、15%—20%。”張振文表示。

專家認為,關中地區大氣主要的污染物還是來自煤燃燒的排放,來自單個煤爐、爐灶的排放污染量尤其大。有數據顯示,這種排放方式會産生相比于清潔高效燃燒的煤利用方式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污染物排放。“特別是進入冬季採暖季後,燃煤顆粒物排放強度增加一倍,初步估算佔比超過40%。”張振文説。

不斷增加的汽車保有量也成為治污降霾的重大挑戰。截至2016年10月底,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約255萬輛。其中汽車約240萬輛,按車輛類型劃分,小型汽車約228.4萬輛,中、重型汽車約11.6萬輛。機動車尾氣4項主要污染物年排放總量約32萬噸。

“重型柴油車、小零散的農用車尾氣排放對大氣污染最為嚴重。關中地區重型車和散在農用車保有量不足15%,排放的汽車尾氣卻佔到了75%以上,加大對這些車輛的治理力度,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最少能下降三分之一。這也是下一步治理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重點。”張振文表示。

同時,汽車尾氣、工業企業排放的有機揮發氣體也不容忽視,它們會二次形成許許多多細小的顆粒,在空氣中不斷累計,在不利氣象條件下,每天污染物的濃度可能上升到60微克每立方米—80微克每立方米。目前,除了國家出臺的有機揮發氣體治理政策外,陜西省針對八大揮發性有機物也已出臺相關標準,即將發佈。今後全省傢具、印染、4S店等所有相關企業都將受到標準化約束。

不靠蠻幹 治霾如何更科學

張振文表示,治污降霾是一項長期、艱巨、複雜的任務,從陜西省目前情況來看,仍面臨治霾科技支撐的力度不夠、污染源清單未完全建立、霧霾形成的機理研究不足、治理措施不夠完善等問題。

此外,包括西安、咸陽、渭南等城市在內的關中城市群空氣質量相互影響越來越明顯,關中各城市之間如何採取更行之有效的聯防聯控措施更顯得迫在眉睫。

“從今冬的幾次應急預案響應情況來看,關中各城市間應急對策不協調,降低了控制的效果。”他表示,有些應急預案針對性不強,採取的措施不見得非常有效,甚至有“一刀切”問題;有的預案在落實中打了折扣。

專家表示,環境污染治理要科學化、系統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環境治理需要多種措施配合,需要各地區開展科學有序的聯防聯控。

“污染治理涉及多部門齊抓共管,從近期和長期考慮,陜西將從6個方面強化冬季大氣污染治理:一是優化産業結構、調整産業佈局;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盡可能讓原料在資源消耗的過程中少産生污染物,一旦産生了就用最新的技術進行治理;三是從污染源到治理措施,從項目審批到竣工驗收都要詳細制定管理措施和辦法;四是污染源統計要精準,這樣才能拿出精準的污染治理措施。五是用最嚴格的標準和執法打擊違法排污企業。最後,要在全社會樹立‘每個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製造者’的理念,鼓勵群眾綠色生産、綠色消費、綠色出行。”張振文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