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衛生計生委就2017年1月全面兩孩政策工作進展答記者問

2017-01-22 18:46 來源: 衛生計生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時 間:2017年1月22日

地 點:西直門辦公區2號樓1層新聞發佈廳

主持人:宋樹立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副司長 新聞發言人

嘉 賓:楊文莊 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指導司司長

秦 耕 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司長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副司長 新聞發言人主持人 宋樹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辛苦了。臨近春節了,我們還是要把大家請來,向大家通報一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201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全面兩孩政策全面實施,是從2016年1月1日開始。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一週年以來,這項政策落地情況怎麼樣,全國兩孩生育情況如何,我們今天專門為大家請來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指導司的楊文莊司長和婦幼司秦耕司長,向大家解説全面兩孩政策工作的有關進展。隨後,他們也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和大家進行交流。首先,我們先請楊文莊司長向大家通報一下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指導司司長 楊文莊】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介紹一下關於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進展情況。

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從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2016年,全面兩孩政策平穩落地,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1‰抽樣調查推算數據,全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根據衛生計生統計數據,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産數為1846萬人。在育齡婦女總量下降500萬左右的情況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出生佔比大幅提升,説明生育政策調整完善非常及時,非常有效。

一年來,全國上下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以下簡稱中央《決定》)和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深化服務管理改革,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動員

中央《決定》頒布後,國務院及時召開全國計劃生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劉延東副總理作重要講話,部署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制定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的分工方案,明確各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等部門編制《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統籌謀劃構建鼓勵按政策生育的制度體系,深入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衛生計生委對全國省、市、縣三級負責人開展輪訓,深入學習領會中央《決定》精神,準確把握計劃生育工作轉型發展的思路和重點。各地積極響應,逐級部署動員。北京、山西等24個省(區、市)出臺貫徹中央《決定》的實施意見。

廣泛開展宣傳倡導。制定學習貫徹中央《決定》工作方案和宣傳提綱,組織開展系列宣傳報道,制播公益廣告,宣傳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意義,闡述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多次舉辦專題記者會和新聞發佈會,全面深入解讀政策,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各地結合實際,組織籌劃系列宣傳活動,編印宣傳材料,發動基層幹部走村入戶宣講政策,利用廣播、電視、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多種渠道持續宣傳,基本做到了全面兩孩政策家喻戶曉。

二、完善法規規章和配套政策

著力做好地方法規修訂的指導,推動全面兩孩政策依法實施。目前,除西藏和新疆外,29個省(區、市)均修訂實施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增加了惠民利民服務措施。落實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統一城鄉特別扶助金標準(每人每月340元),並建立動態增長機制。依法妥善處理社會撫養費的銜接問題,維護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教育部研究制訂《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加快普惠性幼兒園建設,進一步優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嚴重侵犯女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加大信用懲戒力度。全國婦聯制定辦法,對存在性別歧視或嚴重侵害女性勞動權益的單位,約談主要負責人。全國總工會指導處理女教師排號懷孕等侵權行為。衛生計生委聯合旅遊局、民航局、鐵路總公司等9部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在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建設標準化的母嬰設施。組織開展嬰幼兒托育服務需求調查,研究提出發展托育服務的意見建議。相關部門共同努力,推進構建鼓勵按政策生育的制度體系和社會環境。

三、深化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改革

全面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普遍推行網上辦理、委託代辦,“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會同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印發《關於加強出生人口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與公安、民政、統計等部門人口基礎信息共享機制。基本實現國家與省級計劃生育信息互聯互通,初步形成國家出生人口和生育登記信息庫。開展新一輪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創建活動。普遍建立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檔案,開通養老、就醫等“綠色通道”服務,加大扶助關懷力度。穩定和加強基層計劃生育網絡隊伍,充分發揮其密切聯絡群眾的優勢,積極參與健康促進、綜合監督、疾病防控、健康扶貧等工作。實踐證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完全正確,非常及時、順應民意、十分有效。同時,也存在托育服務短缺、養育成本走高、女性職業發展壓力大,相關政策措施不協調等問題和挑戰,我們將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工作落實,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謝謝各位。

【主持人】

謝謝楊文莊司長。下面請婦幼司秦耕司長向大家介紹關於孕産婦和嬰兒健康服務方面的情況。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發佈會。

2016年是落實全面兩孩政策、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一年。面對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高齡孕産婦增多的新形勢,廣大醫務人員夜以繼日、默默奉獻,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全力保障母嬰安全,為全面兩孩政策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2016年,全國住院分娩活産數達到1846萬,較2015年增長了11.5%,二孩比例和高齡高危孕産婦比例明顯增高。2016年,全國孕産婦死亡率下降到19.9/10萬,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7.5‰和10.2‰,在2015年基礎上穩中有降。

眾所週知,孕産婦和新生兒突發情況多、病情變化快、家屬期望高、救治難度大,對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孩子不分白天晚上,我們一線的産科、兒科醫務人員全天候守候、全方位服務,全身心護佑婦女兒童健康。值此歲末年初之際,我代表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向全國婦幼健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司長 秦耕】

2017年,滿足新增生育服務需求、保障母嬰安全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仍然繁重。1月20日,我委召開了全國婦幼健康工作會議,對做好婦幼健康工作保障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提出了明確要求,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調整擴增助産服務資源。針對婦幼健康服務資源總體不足和結構性短缺問題,加快實施婦幼健康服務保障工程,加強省、地市、縣三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能力,努力滿足群眾需求,讓孕産婦能夠享受到更優質、更溫馨的服務。對助産服務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區,加強針對性指導,引導醫療機構加大內部挖潛,擴增産科床位。同時通過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遠程醫療、對口支援等方式,積極推進優質服務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二是提升危重孕産婦和新生兒救治能力。依託産科兒科實力強和綜合救治能力較強的醫療機構,加快危重孕産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健全危重孕産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網絡,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確保急救“生命通道”暢通。2017年年底前,省級要建立若干個危重孕産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市、縣兩級均要建立至少1個危重孕産婦救治中心和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三是推進婦幼健康優質服務。在去年試點工作基礎上,全面推廣使用全國統一的母子健康手冊,倡導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兒童保健、預防接種、計劃生育等服務內容,為婦女兒童提供系統、規範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打造生育全程服務鏈。以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工程、婦幼保健機構評審等為抓手,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

我先介紹到這裡,謝謝。

【中央電視臺記者】

剛剛在材料裏我看到,咱們説到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佔比大幅提升,能不能提供一些依據,所謂的明顯增加是多明顯?大幅提升是提升了多少?另外,其實對於2016年實施全面兩孩之後,中國人口形勢大家也有很多討論,比如兩孩放開是不是符合預期?

【楊文莊】

首先我介紹一下2016年出生人口形勢的情況。再一個,我對全面兩孩政策放開以後是否符合預判也回應一下。2016年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的第三年,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國家統計局根據1‰抽樣調查,推算全國出生人口為1786萬,生育水平提升到1.7以上。根據國家衛生計生統計數據,全年住院分娩活産數為1846萬人,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政策的積極效應。

大家知道,200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71萬人,之後下降到2002年的1647萬人。2003年到2013年這十年間,出生人口始終在1600萬上下波動。2014年以來,伴隨著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出生人口有了明顯增加,尤其是2016年,超過了1786萬,是2000年以來最高的出生人口年份。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年均增加了140萬以上,所以還是非常明顯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衛生計生統計數據,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帶動了二孩出生明顯增加。2013年以前,二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始終保持在30%左右。2014、2015年提升幅度就比較明顯了,到2016年,二孩及以上超過了45%,提高了十幾個百分點。二孩比重增長主要是由於政策調整的原因,這個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都是相當一致的。

總的看,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是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的結果。政策的實施正當其時,政策效果也十分明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目前看還是完全符合預判的,我們有很多的預判,第一個判斷,政策實施滿足了絕大多數群眾的生育意願,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大家認為,全面兩孩政策是黨中央出臺的一個很溫暖的民生政策。第二個預判,出生人口數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別是二孩比重不斷提升,剛才把有關數據跟大家介紹了。三是“十三五”是政策調整效應集中釋放的一段時間,所以總和生育率在1.8左右波動,這個判斷我們還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四是相關配套經濟社會政策和群眾生育意願、生育行為還有一定差距,還需要完善有關的配套政策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一起,圍繞群眾生得出、生得起、生得好等方面的需求,完善配套政策,抓好工作落實。

【中國人口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問給秦司長,去年咱們是全面兩孩實施以後高危産婦比以往多很多,這種情況下,咱們婦幼健康服務的成績還是特別突出,我看首次降到了十萬分之二十以下,咱們是做了哪些工作得到這個來之不易的成績的?第二個問題請問楊司長,我們看到的這兩個數據,一個是統計局發佈的1786萬的數據,另外是住院分娩1846萬的數據。您覺得應該怎麼評價這兩個數據?它的權威性,因為這一下子就差出60萬人,説實話已經差得挺多的了,這個數據應該怎麼用?能不能直接用衛生計生委這個數據?

【秦耕】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母嬰安全是我們婦幼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這位記者朋友所説的這樣,回顧一年以來的工作,我們感到形勢嚴峻,任務繁重,但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積極應對。在去年上半年,我們就研究制定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高齡孕産婦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的意見》,專門召開了視頻會議,進行工作部署,以高齡産婦為重點,全面加強高齡、高危孕産婦的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我們突出三個方面:一是關口前移,加強生育前的諮詢,為這些高齡婦女規範提供科學備孕的指導,妊娠風險的提示等服務。二是抓住關鍵,要做好孕産婦的系統管理。篩查危險因素,識別高危孕産婦,對高危孕産婦嚴格實行專案管理,密切監視治療妊娠的合併症和並發癥。三是守住底線,強化危急重症的轉院和救治,完善孕産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症的轉診和救治的網絡,保證危重的孕産婦和新生兒能夠得到及時轉運、救治,確保有效銜接和綠色通道暢通。我們推動全程服務,做到及時優質的服務,盡可能避免或者減少死亡的發生,不斷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

【楊文莊】

我談談我的看法,説的不週到的地方,請秦司長補充。

我覺得,統計局的1‰抽樣調查與衛計委住院分娩活産數統計,都是國家法定的統計制度。兩項統計制度都有一套嚴格的科學方法和成熟的管理規定,在多年實踐中也形成了可靠的工作規範,這兩個數據都應當是真實可信的。兩項制度因為統計口徑、統計渠道、統計方法和統計時點不同,所以在統計結果上出現一些差異,我覺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統計局1‰抽樣調查,住院分娩活産數是單個的行政登記記錄的匯總。統計局調查依託基層抽樣調查員入戶調查登記,住院分娩活産數依託基層的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個案收集、匯總、上報。統計局調查是以11月1日為調查時點,並推算全年。住院分娩活産數是按月上報匯總。所以兩個統計結果存在差異,我覺得可以理解。

但是今年這兩個數據,也有很多高度一致的地方。第一,出生人口增長的態勢趨勢是非常一致的,比如二季度以來逐月增長,第三、第四季度增長幅度加快等等,這都很一致的。第二,在孩次出生結構上是一致的,二孩比重明顯上升。第三,生育水平的總體判斷也是一致的。所以,這兩個數據都是我們研判人口形勢、做好政策調整完善工作的重要依據和參考。

【秦耕】

我簡要補充幾點。完全贊同楊司長介紹的情況。我們住院分娩活産數的統計,是經過國家統計局批准的法定報表,我們的統計方案是縣區婦幼保健機構受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委託,收集、核實和匯總轄區內所有助産機構內分娩的活産兒數,報同級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再逐級上報。另外,數據報送做嚴格質量控制:一是數據直報系統進行邏輯控制,不符合邏輯要求的予以退回,進行重新核實、核準之後再上報。二是多級審核,除了在縣區級收集審核把關之外,地級、省級,都要進行嚴格審核把關,並且系統內要保留審核的痕跡。三是開展現場的質控,我們適時抽取一些地市和縣,一直到縣的某一些助産機構對個案進行調查,對機構的産科、病案室、信息科等進行數據的核實,同時我們抽取一些個案入戶進行核實。應該説,這項制度實施很多年了,通過多年實踐,我們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婦幼衛生信息報送制度和質控方法,數據也是真實可靠的。

【華西都市報記者】

請問楊司長,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後,很多人都説這個政策好,但是覺得養育的負擔太重了,不敢生,國家有沒有具體採取哪些措施來消除人們的這種顧慮?謝謝。

【楊文莊】

這個問題確實是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養育子女的成本確實也在不斷增加,壓力很大。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以後,我們通過多次調查,這個問題進一步凸顯。

根據我委2015年生育意願調查的結果,因為經濟負擔、太費精力和無人看護而不願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分別佔到74.5%、61.1%、60.5%。照料壓力、養育成本、女性的職業發展,以及追求生活質量等因素,對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的約束增強了。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已經佔到我國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個負擔。還有,托育服務短缺非常嚴重,0-3歲嬰幼兒在我國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50%的比例。我們國家80%的嬰幼兒都是由祖輩參與看護。近年來,大中城市房價攀升。許多家庭也由於這些因素在考慮推遲生育,或影響再生育的決策。同時一些用人單位,擔心女性生育二孩提高用人成本,就業歧視問題也有所顯現,一些地方女性産假、哺乳假等權益落實不到位。母嬰設施缺乏,女性在兼顧家庭和事業發展方面,存在著很多的顧慮。

中央也高度重視,明確提出構建家庭發展支持體系,鼓勵按政策生育。按照中央的要求,國務院40多個部門明確分工,推動任務落實。一方面,積極構建配套的政策體系,完善醫療、托育、教育、社保、稅收等相關經濟政策,加強婦幼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基本生育免費服務制度,加強兒童醫療服務供給。積極開展托育服務,大力推進學前和中小學義務教育均等化,開展相關福利制度的政策研究,完善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業、休假等合法權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係。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各國在鼓勵生育上,主要採取經濟支持、提供托幼服務,還在女性就業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和促進政策。但政策實施的效果一般有5到10年的滯後,這也提示我們需要在政策制定落實方面,加緊做、加快做。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強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的建設,倡導家庭負責任、有計劃的生育,摒棄重男輕女的陋習,把生育與養育教育結合起來,對子女的健康成長負責。重視家庭建設,尊老愛幼,夫妻共同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不要把責任都推給母親。也要健全完善相應的服務設施,關心婦女兒童發展,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財新網記者】

二孩政策實施一年了,這一年政策是比較完善的,但是在一些落實方面,比如醫院床位等等方面,北京等地出現了産科床位一床難求的現象,現在如何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秦耕】

一床難求,不是全國普遍現象,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在三級醫療機構。針對這個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全國各地都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去年下半年,我們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我們五家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專門召開了會議進行部署。我們強調要求各地在充分摸清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調整存量,做優增量,補齊短板,提升能力。我們要求在一個區域內每千分娩量達到17張産科床位,假如達到這個值,基本上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怎麼滿足這些床位呢?從幾個方面:

一是調整擴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掘潛力。我們通過助産機構的科室間、科室內床位的調整,來盡可能的、盡最大能力擴增産科床位。

二是採取分級建檔的制度,對孕婦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來引導合理分級建檔,假如説在孕産期保健過程中發現一些高危因素或高危風險,助産機構可以給予干預和治療,轉運到相應的三級醫療機構。講分級建檔,實際上也是充分利用資源,節約資源的做法,大家不要都跑到三級醫院去。

三是聯合互動,我們通過建立婦幼健康的聯合體,通過遠程會診、對口支援等等,來帶動基層的服務能力。也就是讓孕産婦能夠在二級助産機構保健和分娩,讓他們心裏放心、踏實,生得好、生得安全。

著眼長遠,我們要落實“十三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還有“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裏面對婦幼健康體系的建設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增8.9萬張産科床位,爭取在“十三五”前期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強危重孕産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的建設,確保轉診通道通暢,提升我們供方的能力。

加強機構建設、補齊硬短板的同時,我們要補齊軟短板,加強緊缺的人才隊伍建設。包括兒科醫生、産科醫生、助産士等等,希望在“十三五”期間,增加緊缺人員14萬人,軟硬結合,來提升我們的服務能力。

【新華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請問秦司長,前兩天全國婦幼健康工作會議上,馬曉偉主任也多次提到母嬰安全是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也提到説2017年和2018年很有可能迎來生育高峰。我們想了解,現在基層具體的接診和妊娠分娩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有沒有能夠做好基層能力,從基層確保母嬰安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話,您認為今後還可能有哪些困難?謝謝。

【秦耕】

謝謝你的建議。我們要做好頂天立地的設計。立地,要打好基礎,強基層,強基層是永遠的主題。剛懷孕以後,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檔,免費享受孕産婦健康管理,有些是在鄉鎮衛生院可以進行分娩。到了一定時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適時給她轉到二級或者三級助産機構。在對孕産婦進行定期健康管理和密切監測的基礎上,如果發現了高危因素或者高危現象,可以及時轉到上級醫療機構,對她進行診治,保證她後續的治療和分娩。所以基層是很重要的,一是要做好日常孕産婦健康管理,二是有效識別高危,及時轉送。上級醫療機構要發揮指導、帶動、輻射作用,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生孩子是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有時候也會碰上羊水栓塞等風險,這需要我們既要做好日常保健,又要做好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的搶救,這要依靠我們綜合實力強的上級醫院發揮作用。所以既要頂天、又要立地,兩者結合。

【南方都市報記者】

請問秦司長,2016年全國出生人口缺陷發生率有沒有抬頭的趨勢?我們現有的手段能不能預防好?第二個問題請問楊司長,對2017、2018年甚至未來五年出生人口的形勢,是不是還會保持繼續增長?謝謝。

【秦耕】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出生缺陷是一組的疾病,大概有八千到一萬多種,比較複雜。咱們國家總的發生率是5.6%,是發展中國家的水平,發達國家是百分之四點多,欠發達國家是百分之六點多,一兩年時間不會有大的變化。同時,我們聚焦常見的幾個病種進行監測。除了先天性心臟病有所升高外,其他22種疾病,這些年來都在逐步下降,尤其是神經管缺陷,2009年以來,我們實施了很多婦幼重大服務專項,其中有一個專項是孕前和孕早期增補葉酸項目,對神經管缺陷的干預效果是非常好的,從以前的第三位到降到第九位了,可能再過幾年就是十位以外了。

先心病的升高,有多種影響,我們的檢測能力、發現能力提高了、增強了,看得多、查出來的多,所以數量也多了。同時,現在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有一些不是很嚴重的,嚴重致殘致死的病,出生以後,適時做手術,能及時治療好,所以這一類的出生的也相對多了。

【楊文莊】

我介紹一下第二個問題。應當説,我們在生育政策調整過程中,對生育變化一直有預測,也在密切監測。根據我們預測,2017年,包括“十三五”期間,出生人口應當繼續保持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因為出生人口受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的影響,受育齡婦女數量變化的影響,也受其他經濟社會因素,包括家庭收入、托育服務、女性就業等等的影響。所以出生人口變化確實需要綜合研判。我們預計,2017年全面兩孩政策效應會進一步顯現,生育水平穩中有升,出生人口繼續保持一定的增長態勢。

根據之前的測算,“十三五”期間是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特別是全面兩孩政策效應集中釋放的一個時期,年出生人口在1700-2000萬人之間。需要特別關注兩個方面情況。一個是“十二五”期間育齡婦女總量每年減少350萬左右,到“十三五”期間,育齡婦女總量減少的幅度要更大一點,每年減少500萬人左右。所以,在育齡婦女減少的情況下,由於生育政策調整完善,整個出生還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説明政策效果還是得到顯現的。

再一個,“十三五”期間還要關注群眾在生育方面有些什麼困難和問題。我覺得“十三五”期間是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非常關鍵的時期,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群眾在生育、養育方面的困難和訴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比如加強助産服務、加強婦幼保健能力的建設、加強托育服務,保障女職工生育期間的勞動權益等等。這些工作都要做,“十三五”期間要努力構建一個生育友好、鼓勵群眾按政策生育的社會環境,減少群眾的後顧之憂,使生育政策調整發揮應有的效應。謝謝。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

想問楊司長三個問題。2015年和2016年,能説一下具體的二孩及以上出生情況嗎?第二個問題,我自己算了一下,2015到2016年增加人數來看,增加的幅度是8%。這個增加幅度對你們來説是預料之內,還是超過預料?怎麼評價?第三個問題,這個增加的情況有沒有地區的特色?比如説沿海地區比較高,內陸比較低,或者大城市還是高等等?

【楊文莊】

我們有2015到2016年出生孩次情況,剛才我已經給大家作了介紹。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口徑,2015年出生1655萬,2016年出生1786萬,2015年、2016年二孩及以上比重都超過了45%,比政策調整前的2013年確實都有明顯的提高。從衛生計生統計數據看,有關情況也是一致的。

再一個,剛才你説增幅8%,這個增長幅度是符合我們的預判的。我剛才也已做了回應。

第三個,出生人口增加的地域分佈確實有差異。比如,東北和華北的一些省區生育增加更為明顯,這反映了在北方確實有羊年效應的影響。同時,大體上看,東部地區、城市地區政策效應要相對更明顯一些。這主要是因為東部地區、城市地區符合全面兩孩政策的人群要多一些,加上流動人口跨地域生育等情況,所以顯示出了一定的地域特點。謝謝。

【主持人】

感謝兩位領導給我們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解答。

如果大家沒有問題了,我拜託大家一件事。今天我們還給大家準備了發佈材料五--春節期間健康提示。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最近媒體都在集中報道有關春節的信息,充滿了快樂祥和的節日氣氛。怎麼能做到快樂、祥和?我認為健康非常重要。我們知道每到春節的時候,急診的病人多、外傷的病人多、酗酒打架鬧事的多、老人孩子生病的多,這都是非常讓人痛心的。本來是希望全家團圓,好好過個節,出這些狀況,這非常讓人痛心。我們請專家為今天這場發佈會專門準備了這份發佈材料,請大家能夠通過你們媒體平臺,向公眾強調健康,強調再強調。在材料中包括這樣幾個內容:

第一,要注意平衡膳食。春節期間我們有闔家團圓,朋友聚餐的習慣,請大家提醒廣大公眾注意平衡膳食,材料中有很多詳細的信息,我就不一一去念了。

第二,要提醒大家戒煙限酒。抽煙和過度飲酒不論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有害的。我們現在都非常關心霧霾,但也應該關注我們自己家裏的霧霾。比如二手煙,專家已經反復指出了,二手煙是指空氣當中如果受到煙霧的污染,人也就會吸入煙霧,在密閉的房子裏抽煙,造成的健康傷害不比霧霾低,特別是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更要注意不要在家裏吞雲吐霧。酒喝多了,不但對自己身體不好,他還可能出去鬧事。要是喝了酒再去駕車、從事機器操作,就更容易發生危險。

第三,謹防呼吸道傳染病。春冬季本身就是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有一些基礎病的,比如説慢阻肺,有這樣一些疾病的人更容易被誘發呼吸道的疾病。近期,H7N9流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的確,進入12月我國部分地區H7N9疫情呈現上升態勢,中國疾控中心風險評估認為,目前,我國已進入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高發季節,疫情總體特點未發生改變。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內地H7N9疫情仍呈散發態勢,不排除在南方部分地區病例持續出現等情況。對此,我委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早部署,已經于1月4日召開了全國冬春季傳染病防控視頻會議,指導各地加強疫情防控,並強督導檢查。二是積極發揮聯防聯控工作機製作用。加強多部門信息溝通和措施聯動,指導疫情防控重點省份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在發現動物流感疫情時,有效落實“三同時”原則,也就是同時到現場、同時開展調查、同時進行疫情處置。三是強化疫情監測和風險評估。四是做好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能力。希望媒體朋友多提醒公眾注意,隨著春節的來臨,人流、物流的集散,將增加呼吸道疾病傳播感染的機會。專家建議,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接觸病死禽類,儘量避免直接接觸活禽類、鳥類或其糞便,若接觸,須儘快洗手;應購買有檢疫證明的鮮、活、凍禽畜及其産品;生禽、畜肉和雞蛋等一定要燒熟煮透,加工處理生禽肉和蛋類後要徹底洗手;應注意飲食衛生,食品加工過程中要做到生熟分開;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盡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加強體育鍛鍊;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診。這些知識,我們在發佈材料裏也都有介紹。

第四,雨雪天氣健康防護。要提醒公眾防止凍傷、防止寒冷帶來的疾病和傷害。

第五,霧霾天氣要做好健康防護。前一段時間,各個部門,包括北京市,都做過關於霧霾治理以及霧霾天氣健康防護的提示,也希望大家能夠向公眾傳達這種信息。公眾能做什麼?比如霧霾天氣要儘量減少外出,外出要佩戴口罩,要科學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可以在家裏使用空氣凈化裝置。還有,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減少霧霾,比如説我們倡導綠色出行,儘量少做煎炸類食品。我們的習慣是油炒烹炸的比較多,專家做過試驗,如果在霧霾天氣裏,再做這樣的餐食,房間內PM2.5的濃度是會大大增加的。這樣的科普希望大家既在春節期間集中做,也細水長流持續做所以為什麼開始説是拜託大家呢?就是給大家留一點功課,持續不斷地進行正確的科普宣傳,不怕反復説,目的就是一樣,除了醫生,咱們健康記者為公眾的健康更多地做一些貢獻,提供一些細緻入微的健康提示,逐步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這一點非常的重要。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