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春運:歲月中的變與不變

2017-01-23 21:1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拼版照片:上圖為1989年春運期間,一名工作人員用雷達測速儀對進出北京站的客車進行車速抽查(新華社記者宋連峰攝);下圖為2017年1月13日,旅客在湖北漢口火車站站臺上等候動車組列車(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到現在的電力機車和動車組列車,伴隨著我國鐵路事業的不斷發展,春運旅客出行變得越來越高效便捷。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6年1月19日深夜,旅客在西安到貴陽的2334次列車上休息(新華社記者丁海濤攝);下圖為2012年1月12日,旅客在京滬高鐵G1次列車上休息(新華社發 王申攝)。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到現在的電力機車和動車組列車,伴隨著我國鐵路事業的不斷發展,春運旅客出行變得越來越高效便捷。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1年1月9日,一名志願者(左)在重慶火車站為旅客發放列車時刻表(新華社記者周衡義攝);下圖為2017年1月13日,在廣州南站,小朋友們打量為旅客提供諮詢服務的智慧機器人“小璐”(新華社記者梁旭攝)。“小璐”由廣州鐵路局推出,可以向旅客提供列車時刻、購票信息、天氣情況等信息,可替代人工為春運旅客提供嶄新的旅行體驗。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6年1月6日,人們在上海市內的臨時售票點排隊購買火車票(新華社記者陳飛攝);下圖為2017年1月13日,旅客在南昌火車站的自動售票機上購票(新華社記者週密攝)。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購買車票,排起長隊窗口買票的一幕已不常見。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1999年2月24日,成都火車站旅客爆滿(新華社記者陳燮攝);下圖為2017年1月13日,在成都火車東站,乘客準備乘車(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近年來,儘管旅客數量逐年增加,但春運出行環境總體不斷改善。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4年1月29日,1700余名外出務工者在成都火車站登上駛往廣州、深圳的“打工專列”(新華社記者劉前剛攝);下圖為2016年2月1日,搭乘廣鐵集團務工人員返鄉高鐵專列的乘客在廣州南站站臺上車(新華社記者梁旭攝)。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到現在的電力機車和動車組列車,伴隨著我國鐵路事業的不斷發展,春運旅客出行變得越來越高效便捷。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6年1月14日,旅客在北京站通過人工檢票進站(新華社記者李文攝);下圖為2017年1月13日,一名旅客在廣州南站體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驗票驗證進站。在過閘機時,他朝攝像頭做出“V”的手勢(新華社記者梁旭攝)。如今,北京、廣州、鄭州、南昌等多地的火車站在春運期間啟用“刷臉檢票”智慧驗票系統,加快旅客進站速度的同時,也緩解人工驗票的壓力。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1994年春運期間,西安火車站工作人員將熱水送到過往西安站列車的旅客手中(新華社記者陶明攝);下圖為2016年2月6日,南昌鐵路局福州客運段列車工作人員廖輝為一名小乘客送去熱水(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一直以來,為了旅客順利回家,無數工作人員始終不變地默默忙碌。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5年1月20日,銀川鐵路分局固原工務段綜合車間鋼軌探傷隊的工作人員在寶(雞)中(衛)鐵路線上進行探傷作業(新華社記者劉泉龍攝);下圖為2016年1月21日,線路工人在南京長江大橋上更換螺紋釘。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南京線路車間的工人在春運來臨前對南京長江大橋正橋面鐵路線路進行檢查(新華社記者李任滋攝)。一直以來,為了旅客順利回家,無數工作人員始終不變地默默忙碌。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5年2月5日,值班人員在鄭州火車站信號樓指揮調度車輛(新華社記者顧立林攝);下圖為2016年1月19日,在南京站運轉車間行車室,值班員在監看設備運行狀況。每當有列車發車時,車站值班員要觀察月臺、鐵軌、列車等多方面情況,確保安全無誤後,按照計劃通知司機發車(新華社記者李響攝)。一直以來,為了旅客順利回家,無數工作人員始終不變地默默忙碌。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08年1月28日,受嚴重的冰凍雪災影響,廣西北部地區的公路交通運輸大面積受阻,廣西灌陽縣新墟鄉返鄉群眾步行在封閉的公路上(新華社記者陳瑞華攝);下圖為2013年1月31日,車主孫鴻哲(右)和乘客雷禪芬通過互聯網上的“春節回家互助聯盟”結識,老家同在山東的他們決定拼車從廣州回家過年(新華社記者梁旭攝)。每年春運,人們選擇的出行方式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人們對回家團圓的盼望。

年年春運路,歲歲有不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不斷發生著新變化,人們春節返鄉的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徙背後不變的是中國人永恒的回家情結,是為了他人團圓而默默工作的奉獻精神。

新華社發

3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