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培育創新型創業 促雙創融合發展

2017-01-25 07:5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就理論而言,創新和創業並非兩個獨立的概念,而是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絡,相互支撐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這種關聯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創新是創業的動力和基礎。創新的概念相對較為寬泛,不僅包括産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而且還涵蓋市場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等。同樣,創業也是一個多類型概念,基於不同角度創業可以分為多種不同類型。儘管不完全對應,但就總體趨勢而言,創新是創業重要推動力量,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新市場機會的出現是催生創業的核心動力源泉。在創新領域具有開創性貢獻的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産函數”,即“生産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於生産要素和生産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産體系中去。在其框架中,創新是一個始於研究開發而終於市場實現的過程,而創新的市場化實現過程也就是新企業的生成過程,創業成為創新産業鏈中的重要環節。

另一方面,創業是創新得以商業化的重要條件。創新成效在於與現實經濟的結合,創業則是這種結合的基本形式。新知識是創業機會的重要源頭,但實際上新知識並不會全部被商業化,換言之,新知識並不等同於具有商業應用價值的新經濟知識。知識溢出理論認為,新知識商業化過程中存在知識過濾屏蔽,阻礙了新企業生成,新知識和新經濟知識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知識過濾的結果,知識過濾成為影響新企業生成的屏障。識別創業機會並創立新企業的全過程總伴隨著知識過濾效應,而創業活動本身是知識溢出的重要機制,創業能夠突破知識過濾,促進知識的商業化,通過加速知識溢出帶動經濟發展。由此可見,創業是突破知識過濾屏障實現創新市場化商業化的重要機制。

儘管在理論上創新和創業具有較強的內在關聯,但在現實中,新企業的産生往往基於多種原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創新型創業比重相對較小,創業企業的創新性明顯不足。調查數據顯示,即使以高技術行業和新興行業為主要調查對象,創業企業創新能力依然較為薄弱。總體來看,無論何種類型創業都對提高市場活力、促進勞動力就業具有積極作用,都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但相比較而言,創新型創業對經濟社會貢獻更為突出。由於通常伴隨新技術或新産品的應用,創新型創業提升和改善經濟社會福利的作用較為明顯。同時,新産品的出現、新技術的應用往往具有很強的産業帶動性和技術帶動性,有助於催生新産業的培育和新一輪技術創新的形成,在推動區域産業升級、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更為突出。目前,我國正處於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關鍵時期,在全面落實“雙創”政策的同時,以創新型創業和創業企業創新能力培育為核心,促進創新與創業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比較而言,創新型創業的培育更加困難,面臨多方面的挑戰。積極塑造創新文化,將創新基因植入社會生態系統,構建良好的創新環境是促進創業與創新相結合的關鍵。目前,我國“雙創”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相關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但創新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調查數據顯示,相當數量的創業企業對目前創新環境還不滿意。根據我國創新的現狀和特點,優化創新環境的重點主要包括:加強科研管理機制的改革,鼓勵科研人員參與現實創新研究,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研究氛圍;鼓勵社會成員創新,引導社會輿論對創新者的評價,保護創新者的創新勇氣和創新熱情,加強社會科技共享資源體系的建設,為社會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新條件,降低社會創新者的創新成本,形成寬鬆和諧的社會創新環境;完善市場競爭環境,嚴格技術標準,強化技術和管理水平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切實使企業創新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充分體現創新的機制,形成健康的創新激勵環境;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強創新文化宣傳和公共信息服務,完善技術服務體系,提高技術服務水平,為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加大創新宣傳力度,增強國民創新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廣泛的創新共識,全面普及創新知識,形成濃厚的創新社會氛圍。(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李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