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拒絕“第三學期”:上海中小學寒假作業減負更增效

2017-01-29 17: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 吳振東)用鏡頭記錄下“年味”,堅持“每天鍛鍊一小時”,做平安志願者宣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去孤兒院照顧“小夥伴”……今年上海中小學生的寒假作業各具特色,傳統的書面作業少了,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真知,不僅實現了“減負增效”,個人綜合素養也得到鍛鍊提升。

在嘉定區練川學校六年級的綜合作業中,學生可以在“走近嘉定名人”或者“走進州橋,體驗中國茶文化”這兩道題中選擇一道來做,並以照片、小報等形式記錄自己的感想。六七年級的學生還可參加“首屆中國學生好問題大賽”,只要在寒假期間自主鑽研並拋出一個有研究價值的好問題,就有機會獲得主辦方提供的豐厚獎研金。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逸軒是今年黃浦區的平安志願者,立志要為上海實現煙花爆竹“零燃放”使“洪荒之力”。年三十晚,他還沒來得及吃完年夜飯,就跟著奶奶走進社區,宣傳上海的“禁燃令”。四年級生裔鋮和小夥伴輾轉3次地鐵再乘出租車,第二次來到滬郊某孤兒院。他們陪那裏身有殘疾的弟弟妹妹玩耍,幫助他們洗澡、吃飯。

寒假裏,上海黃浦區青少年藝術活動中心的公益“冬令營”人氣爆棚。童聲合唱、少兒舞蹈、民樂演奏、工藝創作、書法剪紙、經典誦讀等近20個項目1800多個名額,全部被“秒殺”。來到這裡的孩子,很多是藝術“零基礎”,他們不為應試考級,只為陶冶情操。

上海市向明初級中學初三學生王筱萱在這裡跟著海派剪紙大師王建中練習剪紙。她説,在學習生活之餘,抽空來參加冬令營活動,是自己放鬆身心、享受中華傳統藝術的絕佳機會。

王建中説,讓孩子們學習藝術,並不是指望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藝術家,而是讓他們提升審美素養,激發對真善美的追求,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寒假裏,孩子究竟應該去哪兒?記者採訪了解到,越來越多的上海家長正在改變觀念,認同應該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不能急功近利,要把孩子從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引導他們走出家門,走進社會,在各類社會實踐中增進才幹,在文化藝術、文明禮儀的滋潤下樹立健康人格。

假期也是開展家庭教育的大好時機。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小學教師邵菁説,家長可在寒假中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帶著孩子一起運動,去博物館、科普館或是展開一段旅行等,不應把原本用來放鬆心情、拓寬視野的假期,錯誤地當成拉緊弓、繃緊弦的“第三學期”。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認為,“減負”需要家長和全社會轉變觀念、形成合力。“對一個孩子的評價,應有三條標準:第一,身心健康,沒有健康,其他都是零;第二,陽光樂觀,懂得笑對人生、不折不撓;第三,自食其力,學會自主自立自強。這些標準的內涵遠不是一個考分所能涵蓋的。只有在這些理念上形成更多共識,‘減負’才能深入推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林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