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海淀區:科技創新驅動經濟提質增效—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發現典型經驗做法之十一

2017-02-08 15: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北京海淀區:科技創新驅動經濟提質增效——
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發現典型經驗做法之十一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 梁天韻、李崢巍)地區生産總值2016年預計突破4900億元,年均增長9%左右;5年來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5.4%,實現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60%左右……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發現,北京市海淀區以建設雙創示範基地為契機,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的北京市海淀區,如何做到逆勢上揚,持續迸發創新驅動的蓬勃活力?

“很多人覺得矽谷可以做0到1,中國人就適合1到N,做商業模式複製。但我們要讓他們看見,中國人也可以做原創技術。”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北京公司總經理楊帆介紹,致力於引領人工智慧核心“深度學習”技術突破,商湯科技已在人臉識別、文字識別等技術領域走在全球前列,與銀聯、華為等行業巨頭合作,推動産品智慧化升級。

在海淀區,科技創新正在不斷轉變為經濟動能。近5年來,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6635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8.5%,累計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0余家,總數超過6100家。僅在數百米長的中關村智造大街,平均每米創造800萬元産值。

“一方面,通過戰略投資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集成電路産業集群等重大項目,加強對科技創新‘國家隊’的服務保障。另一方面,在全國率先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投貸聯動、稅銀互動等試點,著力破解中小微科技企業融資難題。”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崔述強説。

堅持創新引領,激發經濟動能,需要政府服務的持續優化,營造優良雙創生態環境。據了解,海淀區創新政府治理新模式,推動工商、稅務、園區等多個部門在“創業會客廳”開展精簡政務服務先行先試。此外,深化“放管服”改革試點,著力降低雙創成本。

與此同時,海淀區堅持高端引領,率先落實公安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加大外籍人才引進力度,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吸引和聚集一批形成“塔尖效應”的頂尖人才。

在北京海淀區雙榆樹北裏甲22號院的中關村外國人服務大廳,往來著不少前來諮詢和辦理相關業務的外籍人士。“針對外籍華人的新政,身份認定快速簡單,讓海外華人來中關村創新創業更加便利。”北京海聚工程入選專家、泛維智聯信息技術董事長、美籍華人周洪波表示。

“要創新,‘人腦’是最重要的,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郭洪説,截至目前,中關村外國人服務大廳已受理的永久居留申請人次,超過北京近5年獲得“綠卡”人數的總和。而首批通過中關村外籍高層次人才“綠卡直通車”的7人中,包括了來自印度的聯想公司研發總監桑傑夫,小米公司副總裁、美籍華人張金玲等。

海淀區雙創示範基地的建設,還面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任務。春節假期剛過,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中關村西區“創業公社”國際創客中心的孵化空間就忙碌了起來。“一年半前這裡還是中關村購物中心,現在已有130多家企業入駐,招商率達到97%,以文化類、科技類、互聯網類公司為主。”“創業公社”的運營經理周洪旭説。

郭洪介紹,近年來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55萬平方米,中關村大街沿線一批傳統電子賣場等業態,調整轉型成為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中關村智慧製造創新中心等。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中關村創業大街,形成了“投資+孵化”“創業媒體+孵化”“産業鏈+平臺”等多樣化的孵化模式,為創業者提供全鏈條的專業化孵化服務和天使投資、風險投資、銀行貸款等支持,孵化創業團隊400余個。

海淀區新經濟新業態層出不窮,不僅支撐北京市的經濟增長,也輻射到京津冀乃至其他地方。2015年,海淀區技術合同成交額1435億元,佔北京市的45%,其中58.6%輻射輸出到北京市以外地區、16.9%輸出到國外。海淀區企業對津冀地區投資呈加速態勢,2016年前三季度投資次數增長46%,投資額增長1.4倍,居北京首位,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創新和投資輻射源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