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第一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做了啥
2015年底,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動員令,吹響了向貧困全面宣戰的總號角。一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把脫貧攻堅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委黨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等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全委脫貧攻堅工作,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將促進貧困地區發展與貧困人口脫貧相結合、強化宏觀調控與補齊發展短板相統籌,著力建立完善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支持和推進實施力度,在易地扶貧搬遷、老少邊窮地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貧困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工代賑、機關定點扶貧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為脫貧攻堅戰實現“首戰告捷”作出應有貢獻。
改革創新謀大事,繪就脫貧攻堅總作戰圖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脫貧攻堅進程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脫貧攻堅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全力實施脫貧攻堅”獨立成篇,部署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和完善脫貧攻堅支撐體系等重點工作。
為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頂層設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關部門,歷時16個月編制完成《“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2016年11月23日以國發〔2016〕64號文件正式印發實施。《規劃》是扶貧開發領域第一個五年規劃,實現了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的無縫銜接,為各地區各部門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瞄準脫貧目標,明確脫貧攻堅時間表。《規劃》以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期脫貧攻堅工作決策部署為總引領,進一步實化細化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村有序退出、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等目標,有了更為直觀、便於衡量的具體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分階段推進的時間表。緊扣脫貧主線,繪製脫貧攻堅路線圖。《規劃》以人為中心,將産業發展、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教育、健康、生態保護、兜底保障、社會扶貧等8大領域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相應明確了各領域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政策要求。以區域為對象,從不斷優化軟、硬體環境入手,系統提出了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連片特困地區發展等重大舉措,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完善政策機制,增強脫貧攻堅動力源。《規劃》以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為突破口,明確提出建立精準扶貧脫貧、扶貧資源動員、貧困人口參與、資金項目管理、考核問責激勵等5大機制,進一步強化財政、投資、金融、土地、幹部人才等政策支持,全面構建起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為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2016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並報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貧困地區水電礦産資源開發資産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方案》,決定從2016年底至2019年底,在貧困地區選擇一批水電、礦産資源開發項目開展資産收益扶貧改革試點,將水電、礦産資源開發佔用集體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折股量化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原住居民,並優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股權權益,使他們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共享資源開發“紅利”,實現資源、資金、農民向資産、股金、股東的轉變,探索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資源開發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