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小合作 大收益”——雲南探索農民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

2017-02-15 13: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昆明2月15日電(記者 楊靜)進入二月,雲南多數地市已經春暖花開,而位於雲南省東北角的昭通市氣溫依然很低,海拔稍高地方的積雪還未散去。但這個擁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111萬的地方,已“擼起袖子,加油幹”。

昭通市彝良縣貧困戶周忠琴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因為合作社負責人高紅雲説她家的紫薇苗已達出售標準。

“她家的苗長勢不錯,應該可以出5000多株。”高紅雲説,接下來半個月,他將收購周忠琴家的苗木。按市場價格,周忠琴至少可收入1.2萬元。

經過前期詳實考察,高紅雲決定在家鄉種植綠化苗木,並於2014年成立鴻志觀賞苗木專業合作社。

“苗木基地不僅是我的命根子,也是貧困戶脫貧的希望。”高紅雲説,合作社共流轉1000畝荒地,租用200畝土地,帶動30多戶農戶,其中近2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苗木的貧困戶去年每畝收入超過6000元。

“讓大家見到‘實效’最重要。”高紅雲説,合作社可為有意願種植的貧困戶提供種苗,對其進行技術指導以及統購統銷。此外,合作社在請用勞動力方面,優先考慮建檔立卡貧困戶。

“多虧了合作社給我們指導,不然我們從沒想過種苗木。”周忠琴説,以往家裏更多種植土豆和玉米,每畝收入不超過500元。雖然苗木生長週期比玉米、土豆要長,但算下來每畝年收入達到了4000元。

“農民合作社架起了小生産與大市場之間的橋梁。”彝良縣供銷社主任陳輝越説,受地形影響,全縣土地分散、零碎,農戶種植品類參差不齊,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而專業合作社匯集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産。

目前,昭通市貧困村已實現農民合作社全覆蓋。農民合作社的建立讓當地開展農業培訓更加便利,農民參加農業培訓也更加積極。據統計,去年彝良縣培訓了6000多名農民。

昭通農民合作社是雲南省推進農民合作社建設的縮影。僅去年前10個月,雲南省就新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136個,全省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46459個。

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和平鎮楊梅山村是建檔立卡貧困村。自2010年以來,當地農産品專業合作社把小米辣種植引入該村,通過“訂單農業”模式,走出了一條“合作社+農戶+産業”的脫貧致富路。去年村裏種植了300畝小米辣,為當地群眾帶來45萬元的收入,實現了合作社與農戶“雙贏”。

為了讓農民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雲南省出臺了多項促進農民合作社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的政策,並積極成立農民合作社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民合作社提供各種服務。保山市五縣(市、區)都已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中心,聘請有資質的會計人員,為全市農民合作社提供財務會計、信息諮詢、項目工作、政策宣傳等綜合服務。

此外,雲南部分地區還在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黨支部對合作社發展進行監督規範,增強為貧困群眾謀利益的動力,也增強了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貧困戶可以進行土地流轉、入股、參加管理,最終實現脫貧。”大理賓川縣大營鎮黨委副書記尹中鋒説,當地在大營鎮萂村試點“黨支部+國家葡萄産業扶貧示範基地+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為貧困群眾長期增收提供了保障,也增強了黨員之間的凝聚力。“真正實現了小合作、大收益,為脫貧攻堅注入強有力的動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