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劃定超過700個“紅線區”築牢生態保護“高壓線”

2017-02-20 16:3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
——浙江劃定超過700個“紅線區”築牢生態保護“高壓線”

新華社杭州2月20日電(魏一駿、商意盈)漫山遍野的竹海、清新怡人的空氣、潺潺流淌的溪水以及前來感受優美環境的如織遊客——在全國首個國家級生態縣浙江安吉,這樣的場景早已成為一種常態。眼前的綠水青山源自安吉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而這背後離不開當地對生態重要性的預見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安吉縣等地探索實踐的基礎上,2016年9月,《浙江省環境功能區劃》正式印發。區劃劃出了超過700個生態保護紅線區,為築牢生態保護設置了一條“高壓線”。

生態保護紅線區實踐早已在浙江各地“落地生根”。“2015年安吉編制了《安吉縣環境功能區劃》,包括自然生態紅線區共14處,佔縣域面積近五分之一。”安吉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説,“該區域內,所有工業項目不準入內。”

為嚴格執行規劃,僅2016年1至10月,安吉縣就否決、勸退不符合産業政策或選址不當的項目43個。隨之帶來的結果,是安吉全縣地表水監測斷面達標率、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出境水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2016年,安吉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90.8%,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4.3%。

環境要保護,但發展也不能落後。如何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浙江各地因地制宜,積極謀劃。如安吉縣通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綠色經濟”,2015年農民人均收入達23610元,是2005年的3.36倍。

而浙江紹興市則探索出一條環境容量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為環境敏感地區提供“發展試驗區”的“異地開發生態補償”之路。

紹興新昌縣位於曹娥江上遊,隨著區域性污染和結構性污染日益突出,對下游生態造成了影響。為此,紹興限制一些産業在新昌縣發展,並根據當地生態環境資源的分佈格局和生態環境功能分區,在紹興袍江工業區設立新昌醫藥工業園區,由市政府給予政策優惠;在上虞精細化工園區,不少新昌企業投資辦廠,園區在土地上給予優惠,而這些企業稅收大都也在新昌。

紹興市環保局副局長胡劍表示,這種模式有利於促進産業合理佈局,並進一步增強環境敏感地區的經濟發展潛能。

“目前,我國已全面開啟生態紅線保護戰略。但是知易行難,相關部門應嚴格執行《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執行剛性約束的‘零容忍’制度、確保越線後的追責制度,同時提高社會團體和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嚴格守住這根生態環境的‘高壓線’。”胡劍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