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四川:小山村“觸電”互聯網 留守婦女當“新農人”

2017-03-07 15: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3月7日電(記者 董小紅)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蘆山地震災區、四川雅安市石棉縣,感受“互聯網+”給大山裏的留守婦女帶來的改變。

給黃果柑選果、分裝、貼標和裝箱……在坪陽村合作社門口,47歲的李萍芳正在流水線上忙個不停。

“傳統線下走批發,一斤果子大概在1.8元到2.5元之間,而網上賣出的價錢是2.7元到3.2元一斤,還不用發愁銷量,現在賣得很火。”李萍芳給記者喜滋滋地算了一筆賬。

李萍芳是石棉縣宰羊鄉坪陽村的一名果農,也是村裏留守婦女中的一員。兒子已經成家在外,丈夫老曹常年在外地打工,家裏就靠李萍芳一個人支撐著,做家務、種果樹,還要照顧老人。

黃果柑是石棉當地特有水果,全縣産量佔到全國80%。3月初,正是當地黃果柑上市的季節,沿河兩岸,漫山遍野的黃果柑林已是碩果壓枝頭,金燦燦引人注目。

李萍芳家一直種黃果柑,不同的是,以前不僅種果樹很辛苦,賣果子更讓人發愁。

“這幾年市場上同期出了很多新的品種,黃果柑逐漸被冷落了。”李萍芳説,為了把果子賣出去,村民們互相“殺價”,靠盲目降價來銷售,結果黃果柑質量越來越不好,客商也越來越少,形成“惡性循環”。

傳統粗放方式走不通,村民們迫切期盼改變。2015年下半年,村裏合作社引進中國扶貧基金會幫扶,成立“善品公社”,採用先進技術指導村民種植黃果柑,並試水線上銷售。2016年“善品公社”創造了150分鐘線上售罄10萬斤黃果柑的成績。

“今年我們已經和14家電商平臺開展了合作,目前石棉黃果柑的線上傳播量已超過3億人次,線上銷售量也超過了20萬斤,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善品公社”産品部總監馮忠德説。

“村裏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加入了合作社,成為‘新農人’,和石棉黃果柑一樣換發新的光芒。”萍陽村村支部書記王志偉説。

現在,李萍芳已經是“善品公社”石棉黃果柑項目生産小組的小組長,作為小組長,她不僅要給村民指導生産技術,讓村民按照標準規範化種植,還要學習趕上互聯網的新潮流,“年輕人用的網絡語言我也在學哦,現在已經看懂一些了。”李萍芳笑著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