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業供給側改革在路上

2017-03-08 07:2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大舉行記者會,農業部負責人談“三農”
農業供給側改革在路上

●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守住口糧絕對安全底線

●要保護農民土地權益

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張桃林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題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中央下發了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十四個1號文件,提到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韓長賦説,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全局性、方向性的問題。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三大背景。”韓長賦介紹,我國農業經過了“十二連增”,總量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一般的農産品不缺,但是優質、綠色農産品不足。”另外,有的品種供大於求,有的品種供給不足。同時我國農業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國際競爭。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解決三個問題:適應市場需求,改善農産品的供求關係;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場的手段,用改革的辦法,通過引導市場主體行為,促進結構調整。

2017年農業部對農業供給側改革有了具體的政策措施。一是去庫存。改善供求關係,主要是減玉米。二是補短板。要補齊優質品種、短缺産品、生態環境的短板。比如振興奶業,增加大豆生産,發展綠色生態、環境友好型農業。三是增效益。現在農業生産的成本“地板”抬升,大宗農産品價格“天花板”在下降,效益和增收的空間受到擠壓,必須推進節本增效和適度規模經營,拉長農業的産業鏈。四是育主體。五是增動能。

去年我國糧食産量出現了首次回落。“2016年糧食減少104億斤,但是仍然是第二個歷史的高産年。減的主要是玉米,這是我們主動調整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韓長賦説,糧食産量根據當期的供求關係適當有一些增減,這是正常的,也會成為一種常態。

糧食産量的年度間存在合理性波動。“糧食生産是一個兩難,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我們糧食生産沒有放鬆,也不能放鬆。我們首先要守住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

首先要保住兩大口糧。就是要保持稻穀、小麥這兩大口糧的面積和産量總體穩定,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為此要完善稻穀、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特別要加快劃定糧食生産功能區,把口糧生産任務落到地塊。

要穩住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完善糧食價格政策,健全生産者補貼制度,給種糧農民以適當補貼。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讓種糧的人有賬算。同時,要完善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重點加大對産糧大縣的獎補力度,讓地方發展糧食生産不吃虧。

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方向,也是實現農民對土地權益的一個路徑。現在全國土地流轉面積佔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5%左右,流轉形式很多。韓長賦表示,在土地流轉當中,要注意保護農民的權益。

現在農業部在進行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就是把每一個農民承包地在哪兒、究竟有多大面積、地力如何、土地生産能力怎麼樣,都進行明確勘測、評估和登記。同時,實行“三權分置”,就是把土地的集體所有權、農戶的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開,使集體、承包農戶和流入土地者的權益都能夠得到保護,並且能夠平衡。

在實踐過程中,如何保證各方權益,韓長賦表示,承包農戶和流入方有合同,合同要在農業部門進行鑒證,雙方權益都要得到保障:引導合理的土地流轉費,保障農戶的權益;保障流入方的權益。“大家有一個明確的生産經營預期,有利於土地流轉健康發展。”(記者 常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