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築牢實體經濟這個發展根基

2017-03-08 07:3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要重點抓好産業轉型升級,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工業體系,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結構新格局。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攻方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取得新進展,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新躍升。

轉型升級:抓準治本良方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國內經濟階段性特徵基礎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

改革推進一年多來,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無論理念還是行為,都在發生積極變化: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認識到了市場的重要性,認識到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擴産能的危害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調整商業模式,提高産品質量、提升技術質量,努力適應市場需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中國經濟健康長遠發展新引擎,正成為政府和企業間圍繞經濟發展的最大共識。

2016年,廣西柳州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31.64億元,增長幅度達到39.7%,企業虧損額下降51.93%。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代表説:“實踐表明,現在過剩的大多為低端産能,市場對高端産能、高質量産品需求依然旺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各地積極部署轉型升級工作。曲靖是雲南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産能的主戰場。日前曲靖承諾,到2018年底,實現“僵屍企業”基本市場出清,煤炭、鋼鐵等落後産能嚴格壓低。曲靖市委書記李文榮代表説:“面對轉型陣痛,曲靖有決心頂住壓力、狠抓落實,全面完成‘三去一降一補’主要任務。”

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認為,解決産能過剩,首先要變革政績觀,因為病根子就在政府的政績觀。一哄而上、好大喜功,結果就是低端産能積累過剩。其次,要通過科技創新,吐故納新,加快落後産能的淘汰。再次,要加強國際産能合作,比如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春節過後,貴州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迎來了意義非凡的“春天”。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專門採取積分階梯優惠等方式,對貨運車輛通行費給予多重優惠,每年減免通行費20多億元。貴陽貨車幫有限公司依託互聯網、大數據,成功聯接全國35萬貨主和230萬貨車司機,大幅降低貨車空駛率。“我們就是要通過發展智慧物流,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王秉清代表説。

作為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欠發達省份之一,貴州深刻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戰略意義,搶抓發展機遇、積極補足短板,全省預計今年完成民生工程、民生實事總投資1800億元以上。

攻堅克難:國企民企發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啟一年來,很多行業交出亮眼答卷。據統計,今年1月央企營收和利潤增速加快,同比分別增長了8.7%和24.5%,實現“開門紅”。不僅央企,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1751億元,同比增長6.7%,終止了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的下降態勢,創造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總經理李家民代表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全年累計煉化盈利13.28億元,同比實現大幅增長。”重慶商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何謙代表説,“新消費引領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隨著消費者信心提振,零售行業正在迎來新的春天。”

在傳統産業以“混合動力”奮力轉型同時,先進製造業逆勢而上。2016年,國有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24億元,同比增長59.2%。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近日,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深刻闡述改革與創新重要關係。改革大潮強勁澎湃、市場選擇優勝劣汰。如今,更多企業開始主動實踐創新驅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就是要通過智慧語音技術創新,掌握人工智慧全球市場話語權和主導權,寫好新劇本,當好新角色。”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透露,截至今年1月,該公司人工智慧開放平臺在線日服務量已超過30億人次,用戶數超過9.1億。

中國兵器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曉光代表説,科技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企業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興起帶來的機遇,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同時希望政府更好發揮財政引導作用,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實現科技資源優化配置。

福建省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魏嵐代表認為,創新是實體産業發展的制勝法寶,必須用政策創新、産品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引領實體經濟全面轉型升級。特別是用政策創新為中小微企業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鼓勵各類企業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多策並舉:持續深化改革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從長遠看,更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面。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傳統老工業城市,四川達州深感“壓力山大”。2015年受産能過剩、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下降41%。四川旭陽水泥公司董事長趙相革代表坦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需要政府、企業堅定決心向頑疾開刀,同時針對特定人群加強幫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全面發力。農民的錢袋子鼓不鼓,是檢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玉米庫存過剩是吉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最大挑戰。吉林省農委原黨組書記任克軍代表建議,要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利來推進改革,重點在加工轉化上做文章,把農業生産對接生産企業,通過市場引導農民生産優質作物。

當前,老百姓對農産品供給最大的關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匯福糧油集團董事長石克榮代表在河北調研時發現,當前農業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農業初級産品多,加工産品少;“大路貨”多,名優精品少;傳統農業區多,現代農業區少。他建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實現由單一環節向全産業鏈開發,特別是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標準化現代生産和質量安全監管。

“做好供給側的加減法,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密鑰。”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史貴祿代表認為,無效産能該減必減,有效産能該加得加。新結構平衡關係的形成,需要採取有力措施淘汰“僵屍企業”,同時以産業政策引導資金、人才更多向中高端製造業領域聚集。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房地産行業定位導向。各地實施支持農民工城鎮購房、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等措施,持續推進化解房地産庫存工作。保利集團黨委書記徐念沙委員建議,加快培育和完善房地産二級交易市場,發展和完善住房租賃市場,化解房地産庫存,加快我國城鎮化步伐。(記者史鵬飛、郝迎燦、溫素威、何璐、李霞、李茂穎、王雲娜、陳亞楠、葉琦、銀燕、張文、李堅、張丹華、郭牧龍、李家鼎、史自強、常欽、張棖、李昌禹報道)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