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代表委員:振興實體經濟,得這麼幹

2017-03-09 08:0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蘭:

要拓寬社保資金的籌集渠道,增強收支平衡能力,通過完善費率和待遇調整機制,理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的基金結構,通過固定基數和降低費率相結合的方式,降低企業的社保負擔和用工成本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李川:

只有讓科技創新成果與實體經濟更加有機地融合起來,才能真正使實體經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持久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晶龍實業集團董事長靳保芳:

建議下調企業和職工“五險一金”繳費率,緩解企業用工成本。同時,個稅起徵點每年隨著CPI指數進行動態調整,增加企業職工可支配收入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壓力,“脫實向虛”的問題更是引發各界廣泛關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根據中央部署,2017年我國將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當前,應如何克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難?振興實體經濟應該怎麼幹?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接受了記者採訪。

把降成本擺在首要位置

“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越來越高,企業實現持續盈利難度加大。”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蔡金垵説。

像蔡金垵代表一樣感受到實體經濟成本壓力的企業界代表、委員不在少數。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蘭介紹説,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對3000位企業家的追蹤問卷調查顯示,最近5年來,企業成本壓力大、負擔重的情況比較嚴重,已經成為制約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其中,關於“目前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困難”這一問題,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家選擇了“人工成本上升”,超過半數的企業家選擇了“社保、稅費負擔過重”,排在19個選項的前兩位。

全國政協委員傅成玉指出,由於成本壓力大,企業掙錢難,導致很多企業更願意去做金融,這很容易造成産業發展空心化,引發資産泡沫,最終又把成本轉移到實體企業上來。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將多措並舉降成本,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大幅降低非稅負擔。

“幫助企業降成本,首先要把稅費負擔降下來。”李蘭委員建議,當前應面向實體企業實施結構性減稅,推進稅制結構改革和稅率優化,特別是要降低企業在生産環節的稅負,普遍降低企業增值稅稅率。要針對“三農”以及小微企業,進一步擴大稅收優惠政策面;降低教育費附加等法定和行政許可收費比例,或減免各類規費;進一步清理整頓仲介機構服務市場收費。

針對當前用工成本攀升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晶龍實業集團董事長靳保芳説,目前實體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過高,企業實際支付工資與工人實際到手工資相差太大。同時,現行的3500元個稅起徵點標準過低,員工繳納個人所得稅過多。“建議下調企業和職工‘五險一金’繳費率,緩解企業用工成本。同時,個稅起徵點每年隨著CPI指數進行動態調整,增加企業職工可支配收入。”靳保芳代表説。

李蘭委員建議,要拓寬社保資金的籌集渠道,增強收支平衡能力,通過完善費率和待遇調整機制,理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的基金結構,通過固定基數和降低費率相結合的方式,降低企業的社保負擔和用工成本。

以簡政放權換市場活力

盼盼食品已經在十幾個省份建立了生産基地,基本完成了對全國市場的佈局。在加快投資步伐的進程中,蔡金垵代表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企業在和各地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也比過去好辦了,企業與政府溝通成本降低了。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國務院部門的各類審批事項已經取消了620項左右,本屆政府承諾的要取消1/3的審批事項已經提前完成。不少地方和部門取消和下放的比例更大一些,非行政許可的審批已經完全取消。同時,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對激發實體經濟活力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説,為了進一步激發實體經濟發展活力,莆田市對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積極作為、靠前服務,積極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特別是把項目推進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研究和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政府部門簡政放權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們真正體會到簡政放權對激活市場主體有著重要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青川縣川珍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左萬軍説,現在政府正在從過去的大包大攬中跳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中事後監管和做好服務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李蘭委員建議,當前,應大力加快政府行政體制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全面優化政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進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轉變,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激發微觀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靠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很多企業熱衷賺快錢,但我還是會堅守著實體經濟不動搖。”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回天膠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章鋒對實體經濟很執著,這源於他對科技創新推動實體經濟快速發展充滿信心。

回天膠業曾經是個瀕臨破産的企業,多年來正是依靠創新,適應了市場的萬千變化。如今,嘗到創新帶來的甜頭後,章鋒代表堅持把企業的技術研發中心設在上海,目的就是要利用上海的研發資源和實力在國際同業內始終保持技術領先。

“實體企業要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必須重視創新、依靠創新。”靳保芳代表説,多年來,晶澳太陽能一直加強在研發上的資金投入,研發投入及佔銷售收入比例在行業內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李川説,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既有來自外部生産要素成本高企的因素,也有來自國內制度性成本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偏弱,導致核心競爭力不強,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進而又影響了企業擴大再生産和進一步轉型升級的進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這些年,我們一直強調要創新,但成效和預期有著較大差距。其中,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兩張皮’現象是主因。”李川代表説,實踐中,一些科研成果不接地氣,與産業發展相脫節;另一方面是,一些科研成果在産業化、商業化過程中缺乏成熟的第三方交易市場,科研成果漫天要價,抬升了實體經濟使用新技術的成本。只有讓科技創新成果與實體經濟更加有機地融合起來,才能真正使實體經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持久動力。

李蘭委員還建議,應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法治環境,保護企業創新的權益,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保障創新者的利益;加大執法力度,保證相關法規的執行落實,為企業創新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和發展空間。(記者 林火燦 廉 丹 陳果靜 于 泳 石 偉 劉 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