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基層人大代表履職看“中國式民主”活力

2017-03-13 00: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紮根在中國大地上
——從基層人大代表履職看“中國式民主”活力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在“中國式民主”的相冊中,有這樣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群體:

他們在你我身邊,不見經傳、樸實無華;他們在最高政治殿堂,不忘初心、真誠建言。

他們的故事,拼接成億萬人民的真實生活;他們的履職,道出尋常百姓的期盼訴求。

他們,是日益活躍在全國兩會的基層人大代表,仿佛春風拂過的勁草,紮根“中國式民主”的大地,迸發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見證“中國式民主”的真諦——他們豐富變化的構成,是人民民主在中國大地根深葉茂的寫照

剛辦完退休手續一個月,50歲的虞純就又一次收拾好行囊,從杭州來到北京。

虞純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全國勞動模範。她已經開了21年的公交車,安全行駛的里程可繞地球近20圈。

“一個人代表幾十萬人,我的工作很重要!”這就是虞純對人大代表的最直觀理解。

與西方不少議會由權貴精英組成不同,中國的人大代表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根據選舉法,中國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全國人大代表。包括虞純在內的近3000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的多數,就是按城鄉約每67萬人分配1個名額的比例選舉出來的。

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是我們身邊最平常的人。經年累月,他們在廣袤的農田辛勤勞作,在喧鬧的社區服務後勤,在火熱的廠房加班加點。春暖花開,他們風塵僕僕、匯聚而來,走進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代表人民行使莊嚴的權力。

從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那一刻起,他們就成為人類政治史上最獨特的一道風景。

那年那一刻的中南海懷仁堂裏,工業戰線的勞模王崇倫、農業戰線的勞模李順達、年齡最大的老人齊白石、年齡最小的女工郝建秀……實際到會的1210名全國人大代表齊聚一堂,經投票表決,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得以正式確立。

歲月見證,民主的種子一旦播撒,就在中國的大地根深葉茂。

時代變遷,隨著社會結構而豐富變化著的代表構成,不斷迸發出民主的活力。

1988年,來自律師界的全國人大代表首次産生。那一年,中國律師隊伍大約有3萬人,來自安徽的王工等4名律師一同當選。他在大會會場喊出“我要發言”,連續4次即席發言,成為風雲人物。

2003年,55名個體、私營企業主成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當年全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戶數達2353萬戶,私營企業300萬戶,民營經濟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1月21日,胡小燕在廣東省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成為中國第一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出生在四川武勝縣的她,至今仍在廣東打工。那一屆共有3名農民工當選,他們笑言:“我們代表著1.5億人。”

2013年,8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大學生村官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他們背後,是一個新興的群體:約30萬年輕人紮根基層、服務農村。

幾年前,瀋陽鼓風機集團齒輪壓縮機有限公司的高級工人技師徐強參加人大代表選舉落選,很多人安慰他説,人家沒抽你一根煙、沒喝你一口酒憑啥選你?後來,他被補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他理直氣壯地對當初安慰他的人説:“人間正道是滄桑,我能當選就是廣大選民對我的信任。”

當他把這個經歷自豪地講給習近平總書記聽,總書記的話再次讓這個樸實的工人心潮澎湃:有基層一線的同志當人大代表,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優勢!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來自一線的工人和農民代表延續了上一屆的“升勢”,達到401名,佔代表總數的13.42%,其中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更是從上屆的3名增加至31名。專業技術人員約佔總數的20%,而黨政領導幹部約佔總數的35%,比上屆降低了近7個百分點。在近3000名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佔代表總數的13.69%,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從律師、農民工到大學生村官、創業者,全國人大代表中不斷涌現著來自基層的新面孔。他們在中國政治議事最高殿堂從無到有、由少而多的過程,正是中國民主與時俱進的縮影。

改變的,是他們的稱謂。不變的,是他們身後,人民的信任。

“我是經過層層選拔才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全國近3000名人大代表人人身後都有人民的寄希和重托,我們既有榮耀,更有責任。”已有35年執業經歷的律師李大進對人大代表這個身份格外珍視:“每個代表的好建議被採納叫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平時,代表要做該做的事情,説該説的話,想該想的問題。這樣才不會辜負這個稱謂。”

坐在人民大會堂萬人禮堂,88歲的申紀蘭代表依舊腰板挺直。

半個多世紀,彈指一揮間。從她第一次騎毛驢到長治縣,坐敞篷車輾轉到太原,再轉火車到北京參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經走過了60多個年頭。

“無論高低貴賤,一人一票,人民當家作主。”這就是申紀蘭親身見證並深深感受到的民主真諦。

彰顯“中國式民主”的優勢——他們的履職故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

“我帶來一條建議,就帶回一條路,村民們都盼著我再為他們説説話。”全國人大代表冼潤霞是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紅花地村的大學生村官。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到冼潤霞所在的廣東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既“親切”,又“激動”,第一次當面見到總書記的冼潤霞記得,“當時自己的聲音有些顫抖”,向總書記説出了村民們的心聲:“孩子們上學太危險,希望國家能幫我們修條路。”

她和村民們沒想到,一條3.2公里長、6米寬的“上學路”半年多就修到了家門口。

“今年來北京前,村民們找上我,請我把感謝帶上來。大家説,希望國家出臺政策,吸引更多年輕人到農村,讓他們願意來、留得住。”她説。

通過基層人大代表的代言,百姓生活的小事就變成了國家關注的大事;通過他們的耕耘,民主的“好處”悄悄植入人民的心田。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侯欣一説,西方一些國家的民主是職業政治家的民主,而我國的基層人大代表都來自第一線,平時生活工作在群眾中間,能及時聽取群眾呼聲,並通過建議、議案,使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這就是“中國式民主”的獨特魅力。

“在學校首先看校舍、看食堂。校舍看管理,食堂看生活。” 幾年下來,潘成英代表總結了一套基層學校的“調研心得”。

發現新情況後,她會擴大走訪範圍,最後形成意見建議。“有時候為了完成一個建議,要跑好幾個縣,過去一年就跑了一百多所學校。”

潘成英出生在大涼山腹地,懂得山裏娃渴求知識、走出大山的渴望。經過多年努力,她在山區較早創辦彝漢雙語、英漢雙語幼兒園,一直在為改善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和交通運輸狀況奔走呼籲。

如今,“一村一幼”計劃已在大涼山全面鋪開。在涼山州甘洛縣,增停了三列火車。今年全國兩會,她又繼續提出關於加快發展寄宿制教育的建議。

“聽民意、寫建議、看落實,這是人民代表應盡之責。” 潘成英説:“我和每個大涼山人,都在推動社會進步。”

因為代表著父老鄉親,他們為人大利益鼓與呼;因為深知人民的冷暖,他們始終講真話、述實情。

發現水質急劇惡化的危機,周潮洪代表連續4年提出加強引灤入津水源地潘大水庫保護的建議;心疼村民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馬玉花代表多年連續提出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建設;看到農村老人帶孩子“光知道嬌不知道教”,馬文芳代表呼籲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懷教育機制;知道農民“最缺啥”,張全收代表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網絡;調查的11個養老院只有一個“沒臭味”,杜慶申代表建議有條件的行政村都應辦起養老院……

為了讓大多數沒有經驗的基層代表能夠具有相應的履職能力,每一位代表都要經歷嚴格的培訓和鍛鍊。

“最開始拿到厚厚的‘國家賬本’時我心裏挺發怵的,審議預算報告時也不知道該説什麼。”來自農民工群體的朱雪芹代表説,“經過培訓學習,我現在已經能很快找到報告中與農民工、農業和農村相關的數據,發表的意見和寫出的建議也不再是外行話。”

關切民生的痛點難點,聚焦改革的熱點焦點,越來越成為基層人大代表發聲的重點。福建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徐平説,從近年基層人大代表所提的建議和議案來看,他們的履職能力在不斷提高,視野不斷拓寬,反映的問題更具普遍性,提出的建議更具可操作性,“中國式民主”的智慧不斷閃光,“人民當家作主”的質量日益提升。

為了能把“有分量”的建議帶到北京,有的代表犧牲了全年節假日,有的代表自己掏錢搞調研,有的代表硬是走壞了很多雙鞋……

“我們就是一個小‘橋梁’,用腳調研,用心建言,把農民的聲音、農村的問題傳遞出去,讓政策制定有所依據,讓農民兄弟從中受益。”建議提高涉農保險額度的范海濤代表説。

民意所向,民主所在。基層人大代表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他們所到之處,留下了民主堅實的腳印。

他們的調研,深入社會的肌理;他們的聲音,飽含時代的熱度;他們的履職故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

激揚“中國式民主”的力量——他們帶著人民的熱盼,積聚點滴的火光,匯入中國夢的光明與希望

“我們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到去年12月25日,32戶首批易地搬遷的人家全部入住新屋,家家戶戶貼起對聯,過了個開心年!”在湖南代表團的小組審議中,向平華話音未落,激起一片掌聲。

大家清晰記得,2016年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了。當時,張家界市慈利縣龍潭河鎮黨委書記向平華就精準扶貧發表了意見,“總書記跟我們一一握手。我説:總書記講話我都認真記下來了。2020年要全面脫貧,殘疾人、家裏因病致窮的人怎麼辦啊?總書記一句話就講了,要對特困人員實行供養機制。”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打贏這場硬仗”的囑託,向平華回到家鄉,就爭取資金,興建學校,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經農戶簽字同意,實行統籌統建,打造民族特色街,讓農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上下互通、同頻共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個暢通無阻的民主平臺,國家的意志、代表的工作和人民的意願構成良性的循環,將民主的營養不斷輸送到社會的每個細胞。

今年春節期間,47歲的薛海英代表再次得到環衛工友們的拍手稱讚。在她的持續推動下,天津市出臺了一系列更為嚴格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舉措,而她所工作的區域在今年春節期間,已接近於“零排放”。

過去,每年除夕過後,薛海英和工友們都要花費多出一倍的時間清掃煙花爆竹燃放後的廢物,而且居民因燃放煙花爆竹受傷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在大家鼓勵下,薛海英連續幾年提交了關於進一步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建議。

第一年參會時,薛海英壓力很大,“晚上睡不著,瘦了好幾斤”。通過參加培訓和向其他代表“取經”,她的調研越來越深入,提出的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理、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等建議越來越有針對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現了“支持農民工在城鎮購房”的表述,薛海英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從陌生到熟悉,從生澀到自信,一個個基層人大代表從“江湖之遠”走入“廟堂之高”,在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年輪中,留下自己的印記,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於北京西三環附近居民區的保安朱良玉來説,國家的法律與規劃似乎與他“相距甚遠”。然而,他沒想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他關於設立襲警罪的建議被寫入了刑法修正案(九);他關於重視保安服務業的建議被列入國家綱要實施細則;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也有他和代表們共同的聲音。

從提建議“膽子小”到牽頭寫議案,從只了解自己“那一方水土”到談得出“一番國家戰略”……跨越千山萬水,一個個走向國家政治舞台中央的“小人物”,帶來的是一個個改變中國的大變化。

從警20多年後到企業任職的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依然保持著很強的“警色”:連續7年“盯住”電信詐騙犯罪,從手機實名制到買賣信用卡入刑,再到轉賬延時到賬,建言不斷。

代表們的堅持,終成正果。2016年9月,全國手機用戶一律實名制,逾期不實名認證的被停用;12月,央行明確ATM轉賬延遲24小時到賬,一系列打擊電信詐騙的有力舉措相繼推出。

“一份建議就可能變成法律條文,也可能影響數以億計的財政資金的撥付,所以説,基層人大代表的每條建議都重千鈞,怎麼重視都不為過。”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律師》雜誌主編陳舒説。

他們播下民意的種子,收穫民主的果實。今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主席團交付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的462件代表議案,已全部完成審議工作;代表提出的860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已全部辦理完畢,建議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者計劃逐步解決的佔80.6%。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知識界人士聯誼會會長朱列玉説,人大制度提供了行使權力、履職盡職的平臺,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一共同目標,建設性地提出問題和建議,我們這個制度平臺“能幹事,幹成事,幹好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在中國,執政黨通過開放機制,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擁有最廣泛的社會基礎。中國民主有更廣泛的參與,包括基層的參與。

聚沙成塔,涓流匯海。“中國式民主”的偉力,就在於喚起了億萬人民。

憶往昔,當人大代表騎驢趕馬、輾轉進京、一路浩蕩,有人疑惑:民主這個舶來品移植到新中國的土地上,會開出怎樣的花?結出怎樣的果?

看今朝,當人大代錶帶著發展的成果與時代的夢想齊聚一堂,有人驚嘆:民主已在這片土地的滋養下長成參天大樹,以繁茂的綠蔭護佑人民。

60多年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宣告濃墨重彩:“我們正在前進。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斷,昭示“中國式民主”圖景錦繡:“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由人民創造!未來在人民手中!(執筆記者:張旭東、吳晶、季明、葉前、康淼;參與采寫:施雨岑、史競男、仇逸、李鯤、許雪毅、丁靜、許曉青、周相吉、于濤、許祖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