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九部門印發《關於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知識産權戰略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7-03-28 18:19 來源: 知識産權局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知識産權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版權局
印發《關於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知識産權戰略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知識産權、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農業、文化、海關、工商(市場監管)、版權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7號),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創新驅動發展,現將《關於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知識産權戰略的若干意見》印發,請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知識産權局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農業部
文化部
海關總署
工商總局
版權局
2017年2月27日

關於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知識産權戰略的若干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7號),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創新驅動發展,現就深入推進東北地區知識産權戰略實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我國現代工業的搖籃和根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經過十餘年轉型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知識産權制度漸趨完善,知識産權資源逐步集聚,知識産權環境不斷優化,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的關鍵,發揮東北地區科教資源優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産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對知識産權戰略實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於計劃經濟體制機制的長期束縛和傳統産業結構剛性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市場化程度不高,創新動力不足。知識産權資源總量少、質量低、空間發展不平衡,轉化運用能力不強,支撐産業發展能力弱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利用知識産權制度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參與市場競爭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深入實施區域知識産權戰略,完善知識産權區域佈局,創新知識産權體制機制,是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充分發揮東北老工業基地科教資源優勢,著力提升知識産權創造運用水平,發揮知識産權服務支撐作用,夯實知識産權工作基礎,加強知識産權分類指導,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培育區域産業競爭新優勢,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二)發展目標

知識産權支撐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作用凸顯。專利、商標、版權等各類知識産權年均增長率、人均擁有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重點特色産業知識産權優勢明顯,基層知識産權管理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知識産權保護運用能力滿足社會需求,形成若干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高地,和具有示範作用的知識産權強省(區)、強市(州)、強縣、強企,知識産權支撐區域和産業創新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作用充分發揮。

三、提升知識産權創造運用能力,促進知識産權轉移轉化

(一)建立市場導向型産學研合作新機制

加強高校知識産權管理,鼓勵設置專門機構專職人員。在職稱評定、考核獎勵中突出知識産權轉化運用導向。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推進省屬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支持高校和研究機構參與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改革試驗,探索協同創新中的知識産權服務保障機制。鼓勵國有企業賦予下屬科研院所知識産權處置和收益分配權。加大“專利金橋”“專利超市”等平臺建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間搭建各類知識産權對接平臺。支持建設知識産權孵化器,建立專利價值評估、轉化和企業孵化系統集成綜合服務平臺,促進知識産權産業化、商品化。

(二)推進企業成為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主體

加強企業知識産權管理標準貫徹工作,健全知識産權管理長效機制,提升企業知識産權戰略運用能力。建立經營業績,知識産權和創新並重的國有企業考評模式。加強知識産權創造投入,明確財政資金資助科技項目的知識産權創造、運用導向。探索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知識産權發展基金,鼓勵風險投資機構進入知識産權市場。強化重點行業、重點園區知識産權集群管理。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單位和個人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制定。

(三)強化知識産權成果轉化的財政資金導向

支持地方建立促進知識産權轉化的專項資金、融資補貼和風險補償,形成以政府資助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多方參與的聯合工作體系。研究知識産權轉化績效預評估機制,探索建立以專利質量和轉化績效為目標的財政資金導向體系。結合區域知識産權資源分析,完善專利資助政策,探索形成按照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進行資助的工作機制,突出對地方重點、支柱、特色、熱點産業發展的支持。建立專利資助動態監管考核機制。

(四)完善知識産權投融資機制

優化知識産權市場環境,完善社會化的知識産權價值評估體系。探索設立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擔保基金,提高仲介機構的評估能力。深入開展知識産權投融資服務試點,加強專利、商標、版權等質押貸款工作。強化知識産權與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措施的統籌協調,推動建立有效的知識産權投融資扶持政策、服務平臺和推進機制。支持專利保險試點工作。健全知識産權轉移交易體系,持續辦好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産品交易會。

四、發揮知識産權支撐引領作用,促進産業結構升級

(一)推動知識産權與區域重點産業發展融合

完善資源信息綜合平臺建設,集聚區域內外知識産權、創新、産業發展等資源,加強各類資源匹配分析,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加強知識産權區域佈局工作開展,突出規劃設計和政策引領,聯合探索研究制定知識産權導向目錄和導向規劃,精準謀劃新動能、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探索形成知識産權引領支撐區域産業發展新機制。加快發展知識産權密集型産業。研究建立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知識産權目標評估制度。建立重大産業規劃和政府重大投資活動的知識産權評議機制。推進産業知識産權聯盟建設,完善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三位一體的管理服務模式,提高行業協會的知識産權管理服務能力。

(二)支撐服務産業技術創新

加強智慧製造、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軌道交通、新能源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知識産權工作,加強對通用設備製造業知識産權創造的支持,加快知識産權與信息化、工業化融合,提高先進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加強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園區知識産權工作,加強節能環保、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知識産權佈局,建設專題專利數據庫,開展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示範,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産業集群商標品牌。開展智慧機器人、集成電路裝備、光電子、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産業知識産權集群管理。加強核電、火電、石化冶金、高檔機床、食品工業等傳統優勢産業的知識産權創造和轉化水平,促進産業優化升級、提質增效。

(三)加強農業知識産權工作

加強相關領域知識産權相關政策制定,提高知識産權意識。建立農業重大科技項目知識産權工作機制,深化知識産權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公益性資金支持的重要作物自主知識産權品種利益共享機制。支持東北地區制定地理標誌註冊、運用和保護規劃。建設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鼓勵農林産品申請並獲取知識産權,加強稻穀、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的培育、申請與保護。鼓勵傳統優勢農産品聯合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集體商標或普通商標,註冊外包裝外觀設計專利,支持農副産品深加工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實施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林産品品牌培育工程。研究建設農機知識産權轉移轉化示範基地,構建農機專利池,指導成立農機知識産權保護聯盟。扶持農牧業知識産權優勢企業發展。加強相關領域知識産權信息服務,支持開展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知識産權資源分析,強化黑龍江省糧食産能提升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産權工作。

(四)助力東北地區文化産業持續發展繁榮

指導東北地區制定區域傳統知識産業化發展規劃,完善傳統知識的管理、保護和惠益分享機制,建設區域傳統知識數據庫,規範相關資源的獲取、利用。加強與現代科技結合,鼓勵創新並充分利用專利等現有知識産權制度保護創新成果。推動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保護與旅遊、文化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扶持老字號創新發展,提升老字號企業品牌價值。加大版權示範工作力度,推進軟體正版化長效機制建設,促進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出口。加強對中藥資源的保護、研究開發與合理利用,開展中醫藥知識産權管理保護試點,推進中醫藥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動遼寧中部城市群文化産業綜合示範區、大連丹東沿海沿江文化産業先導區和遼西特色文化産業區建設。

五、加強知識産權分類指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實施差異化知識産權政策

支持遼寧省發揮知識産權輻射帶動作用,全力開展知識産權強省建設相關工作,探索建設路徑和工作方案,出臺指導性政策文件,推進遼寧自貿區等知識産權保護和管理體系建設,先行試點強市強縣強企建設。發揮吉林省、黑龍江省科教資源優勢,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促進高質量知識産權産出,鼓勵知識産權本地産業化。結合黑龍江省知識産權資源現狀,加強知識産權綜合實力建設,加強品牌培育,大力推進商標建設工程,深入開展基層知識産權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加強分類指導,夯實地市知識産權戰略實施基礎。強化吉林省、蒙東地區知識産權基礎能力建設,完善各級知識産權管理體系,加大知識産權投入,加強知識産權宣傳和意識培養,提高知識産權工作影響力。

(二)形成若干知識産權創造運用高地

打造瀋陽、大連、長春和哈爾濱知識産權創造運用高地,爭創知識産權強市,集聚知識産權資源,服務輻射周邊區域發展。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經濟區、瀋陽經濟區、哈大齊工業走廊等城市群開展知識産權區域佈局試點工作,重點支持通用設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製造、儀器儀錶製造、醫藥製造等比較優勢産業發展,建設知識産權密集型産業集聚區和知識産權密集型産業産品示範基地。加強長春高新區國家專利導航産業發展實驗區建設。試點建設東北知識産權運營中心。研究設立區域知識産權信息中心。針對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優勢産業集聚區,積極開展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審查確權、行政執法、維權援助、仲裁調解、司法銜接相聯動的産業知識産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探索設立若干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建設北方國家版權交易中心。支持哈爾濱打造對俄知識産權合作中心城市。探索建立針對主要貿易夥伴的知識産權服務中心,加強涉外知識産權服務。建設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知識産權環境建設先導區。鼓勵東北地區開展知識産權試點示範城市建設。

六、夯實知識産權工作基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搭建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體系

支持建設知識産權資源數據庫、産業專題數據庫,農産品知識産權信息平臺、文化資源信息平臺、知識産權服務信息平臺、蒙漢雙語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平臺、中小企業共性網絡技術服務平臺等。推動知識産權信息資源進入各級公共圖書館、高校和研究機構信息平臺、科技信息中心等,加強知識産權公共基礎信息開放共享。支持建立專利審查員教育實踐基地,提升企業專利實務技能和核心競爭力,搭建雙向互動交流平臺。支持探索開展基層知識産權工作服務站建設,拓展基層服務渠道,滿足基層服務需求。加大知識産權服務範圍,主動融入科協宣傳服務、農業科技推廣運用等相關服務工作。

(二)推進知識産權服務業發展

引導設立知識産權服務機構發展基金,引入高端知識産權服務資源,適時建設知識産權服務業發展集聚區,指導服務機構集聚發展和佈局優化。加快培育知識産權服務品牌機構。開展知識産權服務業準入放寬試點。加強知識産權服務機構自律建設,規範服務行為,鼓勵成立區域性服務聯盟。探索開展政府購買知識産權服務試點工作,支持地市知識産權管理部門與優秀服務機構搭建長效對接機制,建立常態化業務指導培訓機制。鼓勵開展國際知識産權服務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主要貿易夥伴知識産權服務業的交流學習,提高國際化、市場化水平。

(三)完善知識産權保護環境

加強知識産權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充實基層執法力量,完善知識産權聯合執法和跨地區執法協作機制,積極開展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查辦跨區域、大規模和社會反響強烈的侵權案件。推進知識産權維權援助和快速維權工作,完善知識産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機制。推進知識産權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將知識産權侵權假冒行政處罰行為、重復侵權行為等的信用信息納入社會信用信息目錄,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公示相關信息。加強知識産權保護規範化市場培育,探索知識産權糾紛仲裁、調解等多元化爭端解決機制。建立涉外知識産權協調處理機制,完善重大知識産權涉外案件上報制度和涉外知識産權法律援助機制。

(四)強化知識産權人才培養和宣傳教育

支持制定知識産權人才發展規劃,構建面向知識産權行政管理人員、服務業人才、企事業單位知識産權人才的常態化培訓機制,開展高校知識産權服務人才培養教育試點。支持建立知識産權宣傳教育示範學校,鼓勵高等院校開設知識産權選修課,設立知識産權學院。充分發揮國家知識産權培訓基地作用。支持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和國家知識産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建設。完善知識産權人才職稱評定工作機制,建立區域內外知識産權人才雙向交流機制,加強專利審查員、知識産權管理人員的挂職派駐。創新知識産權宣傳普及模式,多渠道、多手段培育公眾知識産權意識。

七、加強組織領導與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東北地區知識産權戰略協調長效機制建設,加強綜合協調、調查研究和督導檢查。支持建立東北地區知識産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將知識産權議題納入東北地區四省區行政省長協商機制。研究制定東北老工業基地知識産權年度促進計劃和知識産權相關配套政策。建立政策執行效果後評價機制,強化政策執行力度。

(二)做好實施保障

強化東北地區各省(區)知識産權戰略實施協調機制建設,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和協作推進。完善地方知識産權政策體系,做好相關政策調整銜接。健全市縣知識産權行政管理體系,推動資金、人員向市縣的知識産權服務工作傾斜。加強各部門各層級知識産權工作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完善知識産權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強化政府績效考核中的質量導向和運用導向。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