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銀川國企通過改革破繭成蝶

2017-04-11 07:2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資管理轉向集中式 國企高管推行職業化
銀川國企通過改革破繭成蝶


銀川濱河黃河大橋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目前最大的單體工程。資料圖片

2014年,寧夏銀川市以先行先試的氣魄,率先在國企改革上破局。清資産、清負債、清資金、清土地,組建大國資,推進人事改革……目前,通過改革,銀川逐漸使國資管理由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轉變(大國資);國企高管由行政化任免向職業化聘任轉變(去行政化);國有企業由分類監管向非分類監管轉變(取消分類監管),形成了國資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的三層架構,打開了銀川國企發展的新局面。

注重頂層設計,“大國資”推動政企分開

2015年,銀川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四清”,即清資産、清負債、清資金、清土地,給國有資産來了一次徹底的摸底。

利益不清、權責模糊、管理混亂,在銀川一些委辦局都或多或少存在。“四清”工作,共清理出1600多億元資産,其中非經營性資産200多億元、經營性資産1400多億元。清理資産,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更是為了組建大國資做準備。

銀川市創新性地成立了三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實現了國資監管從管人、管事、管資産向管資本為主的轉變,形成了國資委—資本運營公司—國有企業的改革新模式。而“四清”之後的資産全部交給國資委管理,經營性資産注入資本運營公司,非經營性資産由國資委專項管理。

2014年12月,在銀川城投、房投、濱投等二級公司的基礎上,銀川通聯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正式肩負起了投融資平臺和市場主體的職責。銀川通聯資本成立後,首先對原市國資委旗下的大部分國有産業資本進行了整合,形成了七大板塊主營業務:投資融資、城市基礎建設、公共交通運營、集中供水、書刊銷售、燃氣供應和文化旅遊,實現了産業資本的匯集和融合,激活了國有資本的流動性。目前,銀川通聯資本有二級企業13家、三級企業60家,職工7482名,黨員892名,已經成為銀川市最大的國有獨資企業和政府最大的投融資平臺。

2015年通聯資本以優質資産規模大、現金流量狀況良好、財務報表質量優秀等優勢,成立當年就獲得了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評定信用級別AA+,被國外評級機構評定信用級別Baa3。這兩項評級資質是銀川市同類項中評級級別最高的,這是銀川市乃至寧夏回族自治區當時國企的最高信用級別。

取消分類監管,激勵國企業績

銀川市國企改革另一項重大突破和探索,是取消了分類監管模式,此舉一齣,同樣讓各界大為關注。

在銀川市副市長郭柏春看來,分類監管在早期國有企業監管中就已存在,劃分為虧損類、盈利類。對於一些虧損類的企業,主要採取財政補貼的方式,但由於這種劃分阻擋了社會資本的進入,成為國有企業的一種獨享方式,造成企業越來越像機關,經營意識日趨淡漠,機關化嚴重,人員越來越多,虧損額不斷增大。一方面形成了財政包袱,另一方面則因財力有限,形成了供給缺口。

改變分類監管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近年來,銀川市對這種早期的分類監管進行了改革,政府採取購買的方式,不但吸引了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而且國企、民企、內資、外資都可以參與,形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銀川的自來水、民用燃氣採取順價銷售原則,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不僅成立了合資公司,而且實現了自我盈利,保障了供給,減輕了財政負擔。銀川市中鐵水務集團總經理謝軍自豪地説:“早在2011年,銀川市就啟動了自來水改革,引入中鐵一局,完全市場化了。現在,通過市場化持續經營,不但不需要財政進行補貼,減輕了財政負擔,而且我們嚴格按照銀川市供水規劃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城市供水質量。”污水處理行業則採取政府購買污水處理服務的方式,面向市場招標,不僅本地企業,外地企業也在積極參與。目前銀川的污水處理行業既有國企,也有民企,既有國內企業,也有外資企業,通過競標,不僅降低了污水處理費用,減輕了財政負擔,而且引入各路資本,彌補了財政建設資金缺位的問題。

冬儲大白菜更為明顯,取消補貼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冬季蔬菜供給,市民不僅冬季能吃上菜,還能吃上各種各樣的新鮮菜;一些地區對公交行業也進行了改革,社會資本進入後,政府只對服務質量監管,運行也比較良好。

在郭柏春看來,國企首先是個企業,需要職業經理層來經營管理。以前國企的機關作風嚴重、行政化色彩濃厚,主要的根源在於企業高管的行政級別化。銀川國企改革的另一項重大舉措就是國企去行政化改革,出臺了《銀川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業經理人管理辦法》,取消國企高管行政化級別、國家幹部身份和行政任命方式,全面實行職業經理人管理制度,國企高管由行政化任免向職業化聘任轉變。2016年,銀川市已經有3家國有企業高管自願申請辭去公職,轉變為經理人。辭去公職的銀川市産業基金公司總經理田友強表示,去行政化摘掉了級別“官帽”,轉換了身份,完全按照市場規則去管理經營企業,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如果完不成考核任務,就會面臨下崗。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想方設法通過有效投資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其實,去行政化不但對於辭去公職的企業高管來説是一種壓力和動力,而且對於一些新聘任的企業高管來説也是一種鼓勵和認可。西部(銀川)擔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宗智説:“我來到國企後發現,自己是二等人,一些同行是有級別的,有些被歧視的感覺。現在,我們都是職業經理人了,同工同酬同考核,大家都是平等的。”

再比如,將國資委包括企業人權、産權、事權等30多項出資人權利授予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資委評價國有企業的業績,變成了使用一個效益指標考核所有企業,做到利潤面前人人平等。

銀川市國資委主任吳起認為:“這其實並非放棄了其他的考核,而是通過盈利的考核,促進其他的建設。”

通過唯一性的盈利指標考核,也變相促進了企業高管薪酬的改革。吳起説,在完成了既定的盈利目標後,企業高管可以拿到工資和年薪,如果沒有達到,第一年降薪,第二年領導班子就要面臨更換。“但如果企業不僅完成了目標,並且超額完成,多出來的利潤,企業和股東按比例分成。”

管好看得見的手,用好看不見的手

政府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如何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相輔相成、助推經濟?“要界定好政府的角色,政府首先是市場的監管者,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也應作為市場監管者的首要目標。所以,政府發揮調控作用的渠道有兩條:一是制定市場的監管規則,二是在市場中購買服務。制定規則進行調控是相對靜態、穩定的,購買服務進行調控是動態的。”郭柏春認為。

一年多的改革,帶來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國企做大做強了。其次,市場活躍了,遏制住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和“柺棍”的直接干預與分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了,各類投資主體紛紛前來投資,特別是在一些新興産業領域裏的投資,市場恢復了活力,産業結構也發生了改變。

民間投資熱情被激發起來,政府面對市場,市場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去掉了“玻璃門”“彈簧門”,再加上行政審批體制改革所帶來的行政效率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熱情被激發出來。2016年1—6月份,銀川市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0.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7.4個百分點。

在逐步厘清了政府、市場、國企三者的關係,明晰了在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調控作用的時機和方式後,猶如蝶蛹破繭成蝶,銀川的國企改革,推動了整個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記者 朱 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