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冠軍
——體醫融合中心主任郭建軍的“戰術板”

2017-04-11 20: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吳俊寬)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11日宣佈成立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體醫融合中心”)。作為體醫融合中心主任的郭建軍對於體醫融合的目的、內容、服務範圍等有著系統的理解,在他看來,體醫融合的大背景下人人都是運動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冠軍。

“現在體育總局、國家衛計委都在為健康服務,但是中間有一個環節是缺失的,那就是對體育健身的科學指導。這個環節的缺失會導致很多的問題,比如中小學生的體質為什麼長期沒有明顯的改善?因為中小學生身體健康離不開哪些體育鍛鍊這個核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們總是説讓他們先動起來,但是動起來之後沒有讓他們得到身體健康所必要的運動。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有可能吃飽了但是營養沒有得到全方位的滿足,”郭建軍在11日的體醫融合中心成立大會上説。

郭建軍介紹説,2013年北京市景山學校對1100多個在校學生做了骨密度測試,其中有一半的學生骨密度不足。這其中女生的骨密度極低率達到了4.9%。

“這不是因為孩子們缺鈣,而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些促進骨質增強的運動。所以説青少年的體育鍛鍊缺乏針對性的指導。”郭建軍説,“缺乏針對性的運動會導致運動的健康效率不夠,體育醫學的目標是提高運動的健康效率,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充分的運動時間。”

“這些年我們也在跟很多醫生進行不斷地交流,很深的一點感觸就是要從醫療看體育,重新發現體育;從體育看醫療,重新認識疾病。這兩個重新認識是體醫融合的前提,”曾長期從事體育與健康關係研究、慢性病管理及科學鍛鍊指導研究的郭建軍説。

“體醫融合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是要解決體育界和醫療界各自都沒有辦法單獨解決的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運動的安全性,這包括血糖安全、心臟安全、傷病安全。第二個要解決運動的有效性,運動之後能不能預防各種疾病,而這個有效性又分為近期效果和遠期效果,比如嬰幼兒體育鍛鍊在一兩年內看不到效果,但真正的效果可能是一輩子的事。在保證有效性的前提下,第三個問題是運動的可持續性。沒有效果的運動是沒有必要持續的,而有效果的運動也需要通過快樂感的獲得才能得以持續。”

在郭建軍看來,體醫融合的核心思想是以解決健康問題、甚至是醫療問題為導向,組織人們進行科學鍛鍊;體醫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引導,重新認識健康、認識疾病;同時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健康運動技能,以區別傳統的運動技能。另外,在融合的維度上包括技術融合、資源融合和話語權的融合。

“技術融合層面,競技體育這些年的發展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學備戰體系,奧運會冠軍絕不是單純靠意志品質就能拿到冠軍的,背後需要大量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的支撐。這些競技體育的科技成果可以和臨床技術這些年的發展融合起來。資源融合方面,我們有大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站也能克服醫院場地短缺的問題。話語權方面體育醫療界需要共同來宣傳體育鍛鍊對健康的重要性,醫生的一句醫囑有時往往比很多其他人的建議要管用的多,”郭建軍解釋説。

“在我看來,體醫融合的服務範圍應該是所有人。人人都是運動員,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冠軍。每個人通過努力、系統的訓練,都能獲得體質的改善,”郭建軍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