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控金融風險須建立長效機制

2017-04-12 07:2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嚴防金融風險和腐敗。對金融風險要高度警惕、嚴密防範,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去年以來,多個重要會議反復提及防控金融風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都強調了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

金融與實體經濟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不少企業經營困難、盈利能力下降。與之相伴隨的是銀行業不良貸款“雙升”、資産質量下滑;債券市場上,違約等信用風險事件頻發。與此同時,過去被高增速所掩蓋的各種金融風險加速暴露,一些金融亂象浮出水面。

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批評一些上市公司“用高送轉來助長股價投機,一些‘忽悠式’‘跟風式’重組已成市場頑疾”。話音剛落,高送轉概念股集體大跌,終結了“炒股必炒高送轉”的“神話”。4月10日,中國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將重點防控10大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産領域風險,以及債券投資、同業業務、銀行理財、地方債、互聯網金融等風險,並將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處置一批重點風險點,消除一批風險隱患。

金融監管部門密集表態,點明當前面臨的多個金融風險點,並出臺了有針對性的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這對於嚴防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具有積極意義。

金融領域存在的這些風險點的確需要高度警惕、嚴防死守。同時,防控金融風險更有待長效機制的建立。現代金融産品更為複雜,且交易頻率高、資金流動快,金融風險跨機構、跨行業、跨市場傳遞已成常態,已經事實上形成了分業監管不能觸及和覆蓋的領域,存在監管“真空”。

當前的監管格局缺乏將金融業視為統一整體的宏觀審慎監管理念,忽視金融行業的關聯性、跨市場傳染性以及宏觀經濟對金融體系的衝擊等,而這些正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潛在重要因素。因此,防控金融風險需要從金融監管改革入手,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理順職能關係,健全協調機制,增強監管合力。

對監管機構來説,應當把監管政策規制置於國家大政方針部署之下,使貨幣、財政、産業政策等各個監管政策之間達到最優的協同,增強監管的協同效應,提升監管的有效性,改變過去不和諧甚至打架的現象,使監管套利得到有效遏制。與此同時,監管機構更需要由被動的“堵風險”轉為主動地“查漏洞”,加強事前事中監管,積極採取預防性措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在強化外部監管的同時,作為金融風險的微觀承擔者,金融機構也應相應地建立內部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去年以來,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銀行票據案,涉及金額巨大,就與金融機構內控不嚴、風險管理不到位有關。金融機構本身就是經營和管理風險的機構,對於一個現代金融機構而言,防控金融風險更需要從內部著手,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強化資本約束和內控合規管理。

從根本上看,一個運行良好的金融市場能夠起到對風險合理定價和分擔風險的作用,反之則容易充斥各種投機行為、強化羊群效應,進而導致泡沫膨脹。需要指出的是,金融風險的根源不僅僅在金融業,從更長遠看,真正“斷根”還要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金融業也應練好內功,強化管理,積極為實體經濟供血輸氧。(才道)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