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整改促推財政“放管服”改革實起來深下去

2017-04-26 09:50 來源: 財政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以巡視整改為契機,財政部黨組深入落實中央改革要求,為“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提供有力保障

“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專項補助經費”,這項設立於1982年、歷時三十多年的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從2017年起在中央財政預算中不再安,有關資金需求主要由地方財政安排解決。

財政部有關人員解釋説,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我國青少年活動場所已得到較好保障,同時該專項資金與其他專項資金存在重復,並且規模較小,2016年僅2700萬元,屬於“小、散”項目。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於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要求,對此類“小、散”項目應當予以取消。

見片葉勃發而知春。財政部黨組針對中央第十三巡視組指出的“簡政放權不到位”、“結合本部門實際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力度不夠,落實有關重要改革任務有差距”等巡視反饋意見,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切實抓好巡視整改,以此為契機,深入推進財政“放管服”改革,改革的力度和節奏明顯加大加快。

改革力度提上去,“差距”儘快補回來

有關轉移支付的改革首當其衝。所謂轉移支付,説白了就是上級政府把錢無償撥給下級政府安排使用,是中央對財政收入進行統籌安排,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平衡地區財力、引導産業政策的重要手段。轉移支付有兩大類,中央規定具體用途的撥款叫作專項轉移支付,由地方政府自主決定用途的叫作一般性轉移支付。

專款專用,“買醬油的錢不能買醋”,以往這樣的表述在老百姓看來,就等同於一顆定心丸。事實上,專項轉移支付帶來的財政專注力也的確對以往的“中國速度”助力良多。但事物都有兩面性,隨著專項越設越多,政府財力的蛋糕被越切越零碎,被人們詬病為“撒胡椒面”,統籌的作用就降低了,而且地方政府想根據實際需求“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比較難。不僅如此,專項過多也是造成“跑部錢進”現象的重要誘因,增加了廉政風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清理、整合、規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 為轉移支付改革指明了方向。落實中央要求,從2014年開始,財政部逐年調高一般性轉移支付在轉移支付總額中的佔比,從2013年的43.3%到2016年提高至60.6%;整合、壓減專項轉移支付數量,從2013年的220項,到2016年減為94項。

“壓減專項資金,事關利益調整和縮減權力,阻力還是蠻大的。”接受採訪時,財政部預算司一位副司長坦言。正因為阻力大,有的該減的專項並沒有真正減下來,有的併入“大項”之中,成了“大項套小項”,也相應印證了巡視指出的 “不到位”、“有差距”問題。

“財政,有‘財’有‘政’,而且要更加突出‘政’,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終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政治高度,謀劃和推進財政工作。中央巡視既給我們提出了整改要求,也增添了我們改革的動力。”據介紹,財政部黨組在巡視整改工作中,切實加大清理、整合與規範專項資金工作力度,堅決取消政策到期、預定目標實現以及績效低下的專項,整合同一領域內目標相似、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有效解決專項轉移支付“小、散、亂”和“大項套小項”問題。2017年,在94項的基礎上,再次壓減18項專項轉移支付,壓減支出方向40%以上。同時,組織對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辦法進行全面清查,進一步明確分配標準、規範審批程序,最大限度地壓縮自由裁量權,體現出應有的改革力度。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深化轉移支付改革,使專項轉移支付的重點更加突出、支出安排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國家的戰略需要,也提高了地方對資金的統籌能力。

將權力合理放下去,把績效著力提上來

對政府採購有關改革的呼聲同樣很高。據了解,基層對政府採購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採購時間長、效率低,質次價高。在巡視整改過程中,財政部有關司局在思想認識上找差距、強化責任擔當,以改革為抓手、加強和改進政府採購監督管理,著力解決有關問題。

先是在“放”字上著力。綜合考量經濟發展、物價浮動等因素,財政部完善“抓大放小”制度設計,合理確定集中採購目錄,適當提高公開招標和分散採購標準。如中央預算單位貨物、服務項目的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由12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分散採購限額標準由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同時,細化擴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採購自主權的政策措施,允許自行採購科研儀器設備和選擇評審專家,對進口科研儀器設備實行備案制管理。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同志説,“這一‘放’,需要提交財政部審批審核的採購項目,由每年1000多件降到600來件,擴大了採購單位的自主權,有效提高了採購效率。”

緊接著在“管”字上下功夫。針對“質次”問題,專門印髮指導意見,要求採購人在科學合理確定採購需求、嚴格規範開展履約驗收兩個關鍵環節加強管理,並將管理要求嵌入單位內控流程。在解決“價高”方面,參照批量集中採購確定協議供貨産品價格,探索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強對中央預算單位採購情況常態化監管,對通用類産品高價採購進行預警處置。同時加強檢查,針對發現的採購違法違規問題,處罰政府採購代理機構187家、評審專家50余人次,並在中國政府採購網上設專欄曝光典型案例,強化警示、震懾作用。

各項措施綜合發揮作用,“質次價高”問題有所改善。近期,北京中電中採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對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空調等11類産品的市場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和評估後指出,2016年11類通用類産品的政府採購平均價格同時低於實體市場和電商市場,中央國家機關採購中心的6類批量集中採購價格低於指數價格(以各市場數據計算的某類産品基準價格)27.41%。

“放”、“管”、“服”有機結合,保證中央決策部署落實

“放管服”改革是一篇綜合系統的大文章。據了解,為確保巡視整改效果,在深化轉移支付改革、加大“放”的力度的同時,財政部進一步健全覆蓋編報審核、預算公開、績效評價、監督檢查等各環節的監管制度,著力強化對支付資金的執行監控。一句話,既要放得開,又要管得好,在放與管有機結合中體現和實現更好的服務。

以專項扶貧資金為例。2017年3月13日,財政部等6部門印發《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不再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出範圍作具體要求,而是採取負面清單方式、明確了資金不得支出的範圍。這相當於為扶貧資金“鬆綁”,避免因規定過細束縛地方操作。但“鬆綁”不等於“脫韁”,3月16日財政部會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召開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佈置會,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資金使用管理的規範性,對挪用乃至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堅決説“不”,確保資金用在扶貧的刀刃上,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最大的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巡視發現了問題,就要解決、要處理。巡視整改以來,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內,財政部黨組已對11類問題、161項整改任務進行了認真整改,取得了明顯成效。巡視整改的過程,就是不斷強化“四個意識”,與黨中央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對標對表的過程,部黨組書記、部長肖捷明確要求,“保持永遠在路上的政治定力,著力抓好巡視後續整改工作,保證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推進財政改革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和自身建設中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有人説,世界上最難的就是賺錢。但對財政部門而言,應該更難的是花錢,特別是如何花好錢。巡視永遠在路上,巡視整改沒有止境。如今,財政部正朝著積極主動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保證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有效落實,朝著更為有力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方向不斷努力、持續深入。(記者 師長青)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