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交會 訂單回暖

2017-05-08 07:3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廣交會 訂單回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會人數明顯增長,貿易前景看好

製圖:沈亦伶

第121屆廣交會5日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從展會統計數據和參展商直觀感受來看,本屆廣交會境外採購商與會人數和出口成交金額均好于去年同期,顯露出我國外貿回穩向好和結構優化升級的態勢。

出口成交額與到會境外採購商人數均呈現增長

“這是我參加過最累的一屆廣交會。”在知名企業格蘭仕的展臺上,格蘭仕集團海外市場銷售總監劉清宇對記者説,“來詢問的境外採購商比上一屆多很多,下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這對家電市場來説比較少見。”

劉清宇説,企業近年研發的智慧家電産品,包括會“説話”的洗衣機,會“感知”的微波爐,會“上網”的電飯煲等,通過手機APP實現雲接入的智慧家電被境外採購商認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勢頭。”

“上半年的訂單還是小幅增長,下半年訂單就漲了很多。”廣東金源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文作義稱,“年初招工不夠多,現在感覺人手都不夠用。”

據統計,第121屆廣交會境外採購商與會近20萬人,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比第119屆春交會增長5.87%。在成交額方面,本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2063.57億元人民幣(折合300.20億美元),同比增長6.9%,出口成交呈回穩向好態勢。品牌展區成交109億美元,同比增長16.9%,佔總成交額的36.3%。總的來看,本屆廣交會成交額與到會境外採購商均呈現增長,釋放出積極信號。

最有代表性的是紡織企業。紡織商會就企業成交情況向200家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從收回的問卷情況看,70%的企業表示成交額增長,其中七成增幅在1%—5%之間,三成在10%以上;15%的企業表示成交額同比持平;15%表示成交額同比下降的企業,降幅都在5%以內。對此紡織商會表示,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雖仍有壓力,但對全年出口形勢謹慎樂觀,紡織品服裝出口將有望轉變前兩年持續下降的趨勢。

不過記者從訂單統計中發現,在成交訂單中,3個月以內的短單佔45%,3—6個月的中單佔35.9%,6個月以上的長單佔19.1%。一直困擾廣交會參展商的“短單多、長單少”問題依然突出。

“本屆廣交會採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均實現了增長,但參展企業也反映,當前外貿發展仍然面臨一些難題。”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紹,“國內原材料成本漲幅較大,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待繼續改善。全球經濟復蘇還不穩固,外部需求尚未根本好轉,許多采購商下單仍較為謹慎,長單、大單較少。不穩定因素仍較多,要實現全年外貿回穩向好的目標仍需努力。”

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開放型國際貿易平臺

“我們接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採購商明顯增加。”在廣州輕工的展臺,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相比去年,今年來自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交易額增長超過了100%。”

本屆廣交會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與會人數明顯增長。據統計,沿線國家採購商到會88574人,佔與會總人數的45.08%,同比增長8.55%,其中俄羅斯、東盟分別增長21.72%和9.98%。出口成交額佔廣交會總成交額的30%。許多國內企業反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前景看好。

廣交會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開放型國際貿易平臺。廣交會努力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拓中國市場提供便利化平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參展企業佔進口展區參展企業總數的58.7%。部分沿線國家的參展企業表示,廣交會不僅是開拓中國市場最重要的貿易平臺,也是他們與來自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買家共創商機、把産品賣到全球的最佳國際貿易平臺。

深圳聯創三金電器總經理李曉川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他們的廚具産品需求很大,在與客戶接觸中,客戶希望與他們在中東合資建廠,開拓當地市場。“我正在認真考慮這個建議,也許這就是商機。”

我國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加快形成

格力電器此次有上百款産品亮相廣交會,向參展者展示其自主創新的成果,憑藉核心科技,這些産品備受參展者青睞。其中,一款厚度11.2厘米的超薄空調,搭載自主研發的三缸雙級變容壓縮機,能夠在零下15攝氏度時正常制熱,其智慧語音控制模塊還可實現5米內識別精度極高的語音對話,展現出“中國智造”的水準。

“從參會採購商和這些中國企業的具體表現,能反映出我國外貿發展回穩向好的態勢。”徐兵説,“同時也能看到,我國轉型升級成效初顯,一大註解重創新驅動、品牌建設的企業開始出類拔萃,‘三自’‘三高’産品成交價格優勢明顯。佔展位總數20%的品牌展區,成交額增長16.9%,佔比達36.3%。這表明我國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加快形成,大批參展企業從供給側發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逐漸邁向中高端。”

參展企業心裏也有無奈。有人表示:“不管自己的産品如何優秀,多麼富有技術含量,境外採購商往你的商務談判格子間一坐,對方出的價就死死壓在成本線上,討價還價只能圍繞這根線上下微調。”記者採訪的部分企業稱,在國際市場,生産成本幾乎是透明的,對方認可你的産品品質和技術含量,但如果你需要國際採購商給你穩定的訂單,需要依靠他們將你的産品帶到國外,那單純從質量和技術上努力,也很難轉變為貿易中的議價能力。

“我們的做法是,從過去有訂單就接轉變為直接與國際大零售商合作。同時,我們還參與收購海外品牌,拓展自主品牌。目前格蘭仕為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其中自主品牌的産品已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劉清宇認為,只有從現有的“被動接單”模式轉向自主掌握國際銷售渠道,才能讓創新能力真正轉換為議價能力。(記者 李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