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寶蘭高鐵安全佳績是如何創造的?

2017-06-02 18: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6月2日電(記者 任衛東 王衡)6月2日,寶蘭高鐵開始進行拉通試驗,標誌著工程建設任務基本結束,即將通車運營。在4年多的施工期間,為了確保安全,建設者們運用自主研發的“圍岩監控量測信息化管理系統”, 挖通273公里隧道,沒有發生人員死亡,交出了一份優異的安全答卷。

預防至少5起較大安全隱患

“圍岩急劇變化,系統發出紅色警報,我們趕緊撤出施工人員。5小時後,掌子面塌方……”回想起當時的驚險場景,中鐵四局寶蘭高鐵甘肅段項目部總工程師劉愛武仍然感到後怕。

這一幕發生在2013年10月2日。此前一天,中鐵四局承建的寶蘭高鐵魏家嘴隧道進口正在緊張施工,23名施工人員和兩台挖掘機、一台裝載機在裏面作業。16時許,剛投入使用不到一個月的“圍岩監控量測信息化管理系統”發出紅色警報——系統數據顯示隧道一處拱頂圍岩變化達17.9毫米,超出10毫米的紅色預警設定值。根據預警信息和現場情況,20時35分所有人員和設備撤離現場,到了2日淩晨1時32分,發生了塌方事故。

“要是按傳統方式量測,很可能會耽誤撤離時間,造成人員傷亡。”劉愛武介紹説,過去量測工作先由技術人員拿鋼尺現場採集數據,記錄在紙上,回到項目部後再把數據輸進電腦進行分析,如果發現異常,第一反應是懷疑採集人員操作失誤,因此要重新採集和分析,等到確認存在異常時,至少半天時間過去了。

寶蘭高鐵是我國“四縱四橫”高鐵主幹網的“最後一公里”,全長401公里,橋隧佔全線總長的93%,其中隧道72座、總長273公里。

記者從負責甘肅段工程建設管理的蘭新鐵路甘青有限公司了解到,在4年多建設期間,這套系統累計預防了包括魏家嘴隧道在內至少5起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較大安全事故,全線隧道在施工中,沒發生1例人員死亡事件。

突破隧道施工安全薄弱環節

蘭新鐵路甘青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史克臣介紹説,研發這套系統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圍岩量測是隧道施工安全的薄弱環節,需要加強並突破傳統模式;二是寶蘭高鐵沿線地質條件極為複雜,面臨的安全風險很高。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寶蘭高鐵項目設計總工程師郭俊奇説,寶蘭高鐵穿越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的秦嶺以及黃土高原,隧道以軟岩地質為主,施工中發生變形、塌方的安全風險極高。

對此,甘青公司與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聯合進行科技攻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發“圍岩監控量測信息化管理系統”。這個系統的研發人員之一、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海峰介紹,系統實現了“現場數據採集、實時傳輸分析、動態監控預警、分層分級管理”等功能,其優點包括覆蓋至每個工點、杜絕人為干預和造假、實現及時分級預警和處置等。

提升我國隧道施工安全水平

2013年9月5日,“圍岩監控量測信息化管理系統”在寶蘭高鐵投用。剛過半個月,就見到效果。當年9月21日,在甘肅定西境內的徐家川隧道出口一處工點,系統發出紅色預警,施工人員迅速採取停止掌子面開挖、增設豎撐、斜撐等緊急措施,消除了危險。

“隧道施工中發生坍塌,有時是無法避免的,但及時觀測到圍岩變化,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人員安全。”徐家川隧道施工方中鐵二局寶蘭高鐵項目部總工程師周仁説,系統由全站儀採集數據,運用互聯網並通過藍牙技術上傳到後臺,後臺專家系統即時分析出結論並向客戶終端推送,業主、監理、施工等相關人員用電腦或手機,可以實時查看。

史克臣説,這套系統已獲國家發明專利,並被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全路推廣,提升了我國隧道施工安全水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