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歐洲更加重視發現中國優勢

2017-06-06 07:1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中國總理先後訪問德國、比利時並出席中歐領導人會晤。此訪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尤其得到歐洲各國熱烈回應。雖然一些對於中歐之間貿易結構和投資開放程度的多元聲音依然存在,但中歐關係大格局正在改變,大西洋上空的風向日趨轉向東方。

歐洲的風向變化,在近期美、俄、印、中四國重要領導人密集訪歐的一系列外交行動中顯露無疑。美國總統特朗普訪歐,得罪了歐洲不少領導人,美歐在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裂痕,可謂冷戰結束以來之最。從歐洲各國領導人的反應看,歐洲疏離美國、追求更加獨立的外交策略的趨勢已相當明顯。更重要的是,歐洲愈發意識到了中、俄、印等東方大國的重要性。

對其他大國的重視,可能是歐洲各國和歐盟某種未經安排的默契,但歷史往往就是以這種方式在不經意間預示未來的發展趨勢。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曾是二戰以後塑造世界的最為基礎的國際體系結構,而從世界經濟版圖的分佈來看,隨著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已經佔據超過一半的全球國內生産總值,這一結構發生改變並不值得驚奇。

歐盟本身就是區域各國超越國家利益、彼此全面開放的時代産物。從本質上來説,支持貿易、投資的自由化是歐盟的本質屬性。默克爾總理在中德總理記者會上公開表示,歐盟應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的條約義務,就是這一立場的體現。

當下的世界經濟早已進入了全球生産價值鏈的時代,盲目追求本國經濟的“高大全”,採用壁壘手段限制自由貿易其實是一種落後的思維方式。而尊重各國、各地區因各自的經濟社會因素而自然形成的比較優勢,才是看待國際貿易問題的正確角度。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盟的經濟局面一直堪憂,長久以來形成的地區各國發展不平衡問題不僅未得到緩解,反而愈加嚴重。不僅歐盟內部東歐和南歐地區經濟長期凋敝、債臺高築,一些經濟體內部,如英國南北部地區、意大利南北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也不斷拉大。

而來自新興經濟體的投資與合作機會,無疑給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僅以中國為例,中國對於意大利和希臘的投資對於“拉丁歐洲”的發展十分重要;對葡萄牙的投資還實現了對於整個葡語群體,包括中國澳門、巴西和安哥拉等國家和地區的整體性拉動。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企業對於英格蘭北部地區的投資和建設,已經展現出了初步的發展回報,並得到各方支持。

就在李克強總理訪歐之前,舉足輕重的七國集團在意大利陶爾米納舉辦峰會。此次峰會不僅未達成重大協議,還出現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6比1”的尷尬局面,美國當年單方面“逃離”《京都議定書》的局面已經重演。對比來看,不論是在經貿還是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多年以來都已經向歐洲各國和歐盟釋放出了足夠的誠意,也展現出了充分的信心。

時間站在中國這邊。很明顯,中國越保持高效的發展趨勢,越能在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穩定性與推動力,“大西洋的風”往東吹的勁頭就會更足。

(程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