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智慧監管,讓經濟輕裝前行

2017-06-09 07:1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綠色警示企業抽2%,黃色警示企業抽5%,橙色警示企業抽20%,紅色警示企業全部抽查。”當國務院第五督查組來到江西南昌,該市的市場和質量監管局人員這樣介紹企業監管警示系統抽查率。

2012年以來,國務院將“放管服”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政府職能轉變的當頭炮,而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支撐“放管服”改革的一大基石。其中,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政府對企業監管是一項重要創新。據了解,江西省在全國率先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並於2016年6月通過國家工商總局驗收;率先開發了省、市、縣共用的“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監督平臺,目前該系統正試點運行,已辦案1500余件;建成覆蓋全省的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投資審批的標準化、規範化。

“少上門打擾”也能給企業減負。在與督查組座談時,江西不少企業表示:接待的監管人員比以前明顯減少,運營基本不受干擾了。江西省市場監管系統將那些信譽好壞程度不一的企業標識為綠、黃、橙和紅色,分別設置不同的抽查率;對已通過抽查的企業,系統會自動降低被抽中概率。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信譽好的企業少被“打擾”,減少重復抽查現象,企業管理者也不用費時費力費錢“搞接待”,把更多心思放在經營和業務創新上。

一線執法人員是監管的主要力量,防止他們徇私舞弊、借機尋租是整個監管工作成功的關鍵。如何實現對執法人員的高效監管,一直是各級政府著力解決的難題。現在,應用智慧監管系統,對執法人員的監管不再難。例如,江西的“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監督平臺有自動搖號功能,可隨機抽查對象企業和分配執法人員,還能實現行政執法全程留痕可追溯、執法過程可監督。在該平臺監管下,執法人員玩忽職守現象基本絕跡,“吃拿卡要”更少了。

過去,很多企業反映政府審批速度慢,而今,江西的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對一般的投資項目,企業發起項目審批申請,系統開始自動計時,如果截止時間快到了,系統會將該項目設置為優先審批,並用紅色警示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可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輕鬆完成審批操作,審批延遲現象基本消失。“絕大部分新的投資項目審批都能在兩天內搞定。”新餘市一家光電企業告訴前來暗訪的督查組小分隊。

建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抓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正在7個省市試點,未來將實現全國聯網、信息共享。通過該系統,政府、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都能在線查看對象企業的信用狀況,同時系統也會定期公佈守信企業的“紅榜”和失信企業的“黑榜”。這樣一來,信譽良好的企業將“名滿天下”,在投資、生産、銷售等方面能得到社會支持,而信譽差的企業將“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市場經濟不是完美無缺的,離不開政府的有效監管。原先,單靠人力監管,難免出現監管重復、監管漏洞、監管腐敗等問題;如今,建立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上的智慧監管系統,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人為因素,使監管更高效、更乾淨,讓經濟在更暢順的通道上輕裝前行。(申少鐵)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