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市完成2700多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

2017-07-04 09:08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開州區長沙鎮長沙村,連片的稻浪間,卻有兩畝嬌艷的美人蕉。這片美人蕉,其實是長沙鎮長沙村污水處理廠的人工濕地,承擔著附近280戶、1600人的生活污水凈化任務。

村民劉自如閒暇時,總喜歡到人工濕地旁散散步,“以前村子裏污水橫流,又臟又臭,現在污水被處理了,垃圾也有人收運,村子乾淨多了。”

村容村貌的變化,源於我市近年實施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作為我市25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我市將撤鄉並鎮後的場鎮、城鄉結合部的居民聚居區、人口相對集中的農民新村、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以及旅遊區作為項目實施的重點區域,開展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以及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了2700多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項目村的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56.5%、62.6%,讓500余萬人直接受益。

生態保護 防污治污有規劃更有配套

南川區大觀鎮中江村居民聚居區,主要安置的是附近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的村民。在許多村民眼中,這是居住環境從“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到美麗公寓小區的“蝶變”。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城市的經驗。”南川區環保局副局長宋明智介紹,中江村利用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建成了每天處理能力達200噸的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水先通過厭氧裝置技術處理,再進入人工濕地,利用沉澱和植物的天然凈化功能處理污水,“對污水的處理,選擇了經濟性、可靠性、適用性強的處理技術,以達到最為有效的處理效果。”

為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面臨的實際困難,我市創新環境整治等投融資機制,成立重慶環保投資有限公司,通過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統一負責全市所有鄉鎮以及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等投資、建設和運行管理,使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等管理更加規範化、運營維護更加專業化。

村居整潔 垃圾回收也能變廢為寶

在萬州區甘寧鎮楠橋村,隨處能看到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海報上文圖結合,將垃圾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可回收的廢品,比如紙製品、廢舊電器,可以由村民自行售賣;(下轉2版)

(上接1版)第二類是可回收的垃圾,比如廚余殘渣、樹葉等要倒入沼氣池,經過發酵處理,作為肥料還田;第三類是不可回收物,比如醫療垃圾、農藥瓶要倒入村裏的垃圾集中收集點,由村委會統一清運。

“借助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契機,村裏家家戶戶都建了沼氣池,垃圾也在這裡變廢為寶。”甘寧鎮黨委書記王偉説,可回收的垃圾充分利用,不可回收的也基本形成了日産日收的健全機制。

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對於垃圾處理,我市力爭達到方便農戶傾倒、方便村級收集、方便鎮級轉運、方便縣級處理這“四個方便”的要求,並與市政部門現有系統銜接,實現“戶集、村收、鎮運、區域處理”。同時,我市還實施了一縣一策的方案,指導區縣建立完善運行管理長效機制,明確已建項目的日常管理、長期正常運行。

生態惠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靜謐的山水風光與近在咫尺的城市喧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我們有三間客房,院子裏能喝茶,前面這片梨樹可以採果。”村民陳倫理熱情地介紹自己家經營的農家樂。

南大街街道黨工委書記茍曉梅介紹:“這種村民自己經營的農家樂,在黃瓜山共有93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不僅改善了農村的人居環境,也給村民帶來了新的增收途經。”

而在萬州區甘寧鎮永勝村的同鑫蔬菜大觀園,無土栽培、墻式栽培、氣霧栽培、滾動栽培,先進的科學栽培技術令人目不暇接。董事長盧長坤表示,同鑫蔬菜大觀園是在永勝村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過程中被引進的,園區採用智慧管理,同時雇用當地留守婦女,幫助她們增收。

“路走對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把綠色作為發展本底,持續開展“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向著“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目標紮實邁進,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兩翼齊飛。(記者 陳維燈)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