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合肥:神奇“天眼”讓高鐵服務趕超高鐵速度

2017-07-07 15: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7月7日電(記者 程士華 董雪)旅客需求10秒響應、10萬平方米候車廳盡收眼底、設備運維損毀故障悉在掌握——有了“天眼”系統這個黑科技,安徽省最大的高鐵站合肥南站應對暑運客流到來時顯得緊張有序。

7月初的合肥十分炎熱,但火車站的秩序卻井井有條。

“候23候23,這邊有旅客需要輪椅。”進站口處的客運員手持巡更儀呼叫,後臺迅速回應,並且在短短幾分鐘後就將輪椅送到了旅客面前。這些都得益於車站的智慧網格化管理系統。

手機大小的巡更儀被稱作系統的“傳輸神經”,可以實現點對點、點對群、群對群和面對面視頻等多種呼叫模式,克服了原本對講機有效半徑小,頻率單一易佔線的不足。“這個系統大大提高了我們服務旅客的效率。”客運員楊娟娟説。

據介紹,該系統在合肥南站被稱為“網格化客運管理系統”,就是將站區主站經營單位在候車層、站臺層、出口層等分類之下進一步劃分成為89個網格區,客運員每一小時檢查一遍各自負責小單位的設備設施,使用巡更儀掃描固定巡更點的二維碼上傳故障報修信息至綜控和維修方。據楊娟娟介紹,以前的老方法是在巡更點用一個小本子記錄報修信息,工作人員到時間就過來看,運轉時間較長。現在天眼系統信息上傳快、處理快,較好地解決了前述問題。

合肥南站客運車間副主任劉勇告訴記者:“全國各大高鐵車站都來觀摩學習我們將互聯網技術融入車站管理的信息系統。”

為更加系統直觀地了解該系統,記者來到系統“大腦”——綜控室。在綜控室的大屏幕上,記者可直觀地查看所有客運員檢查工作完成和設備故障的維修進展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綜控的大數據平臺。不同部門各自負責車站不同類設備設施的維修工作,綜控對其各自設備設施發生故障的大數據統計集中體現了其産品的使用狀況,進一步反饋于企業將作用於其産品的研發、生産和維護。

提升服務質量、創新車站管理、平穩迎來暑運高峰……儘管投入使用僅一年,天眼系統在合肥南站管理中已經發揮了顯著效果。合肥站副站長李傳寶表示,2014年11月12日合肥南站開行之時,僅有7對高鐵,日送客量4000多人。如今,開行的車隊已經超過了130對,日均送客量6萬人,最高峰超過9.6萬人。合肥南高鐵站發展速度有目共睹,高鐵服務也得努力趕超高鐵速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